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彩超引导在精准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中的临床应用 收藏
彩超引导在精准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中的临床应用

彩超引导在精准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中的临床应用

作     者:李红波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志坚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经皮肾镜取石术 彩超引导 精准穿刺 血流动力学 

摘      要:目的:为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精准建立经皮肾取石通道中的临床应用,通过对比彩超引导、普通B型超声引导下经皮肾镜手术后临床疗效,分析彩超对比普通B超在建立经皮肾手术通道应用中的优势。通过分析彩超引导经皮肾镜手术中,影响穿刺精准性的因素,研究怎样提高精准穿刺到目标肾盏的成功率,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手术并发症;通过术前术后肾主动脉、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探讨PCNL对肾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外科行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107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为研究对象。(1)根据建立经皮肾镜手术通道的引导方式不同可分为:普通超声引导组和彩超引导组,其中普通超声组54例,彩超组53例;分别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以及结石的侧别、是否鹿角形结石、是否存在菌尿、患肾积水程度、结石横截面最大径、结石的CT值、从皮肤到目标肾盏距离、目标肾盏的直径、肾实质厚度、术后住院的天数、结石清除率及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组间统计学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普通超声这两种引导方式在整个手术的各项流程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中是否存在一定的差异,彩超组是否优于普通超声组。(2)彩超引导下影响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较多,所以我们对可能有影响的各项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平时的工作经验,穿刺时进针的角度对于穿刺成功与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对于进针角度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根据彩超引导下穿刺针是否垂直于肾脏表面分为垂直肾表面进针组和非垂直于肾表面进针组,垂直进针组30例,非垂直进针组23例,计算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组间对比研究采用X检验。(3)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扩张通道后肾镜/输尿管镜进入通道内,观察通道内情况,根据文献标准,精准的穿刺为进镜观察时见通道内视野清晰,通道内壁光整并且可见粘膜突起;非精准穿刺为进入肾镜后视野不够清晰,可见被撕裂的粘膜和纤维脂肪组织;分别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结石的侧别、是否为鹿角形结石、是否存在菌尿、肾积水程度、结石横截面最大直径、结石的CT值、皮肤到目标肾盏的距离、目标肾盏的直径、肾实质厚度等情况,对上述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s回归分析得出有显著影响意义的独立因素,即分析出有利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精准穿刺目标的影响因素;(4)运用彩超测量PCNL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月、术后3月肾主动脉、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及阻力指数(RI),探讨PCNL术对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影响。结果:(1)彩超引导组53例,B超引导组54例,统计学分析发现彩超、B超引导建立经皮肾通道与年龄、性别、BMI、结石的侧别、是否鹿角形结石、是否存在菌尿、肾积水程度、结石横截面最大径、结石CT值、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组病例基线资料及病情严重程度具有均衡可比性。统计分析表明彩超组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明显少于B超组(P0.05),术后1月、3月肾主动脉、肾段动脉、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最低流速(EDV)明显增高,阻力指数(RI)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结论:(1)彩超引导经皮肾通道建立比普通B超引导严重并发症少。(2)穿刺针垂直于肾表面进针有利于穿刺成功率的提高。(3)影响彩超引导下经皮肾通道建立精准性的影响因素有:皮肤到目标肾盏距离、目标肾盏直径。(4)PCNL术后肾脏各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可得到有效改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