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与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颈动脉斑块厚度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任秀云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03[医学-口腔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摘 要:目的:对于颈动脉已有斑块形成的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患者来说,斑块增厚不利于全身病情的稳定。口腔卫生不良是影响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已形成的颈动脉斑块厚度进行分级,配合问卷调查及口腔检查内容,探讨此类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习惯)与颈动脉斑块厚度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11月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就诊并办理住院的376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口腔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检查,问卷调查包括患者的一般性资料(个人基本信息、生活习惯及既往疾病史)和口腔卫生习惯(刷牙次数/天、刷牙时间/次及刷牙有无出血),口腔检查需记录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缺牙数目、牙龈指数和牙石指数等。颈动脉超声检查记录血管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斑块形成情况。根据标准筛选后,最终有212名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患者进入研究,根据颈动脉斑块的最大厚度将患者分为3个等级:1级病变组(1.5~2.5mm)、2级病变组(2.5~3.5mm)和3级病变组(≥3.5mm)。结果:1.本研究人群中,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病史的患者分别占比:60.4%、30.7%、29.2%、23.6%,有高血压病史和冠心病史的患者所占的比率均显著高于我国成人该类疾病的患病率。2.***.2.3级病变组中分别有45人(21%)、146人(69%)、21人(10%)。3.一般性资料分析:1、2、3级病变组在年龄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斑块厚度等级随年龄增大而升高,年龄分别为:59.022±9.962岁,62.966±8.234岁,65.190±7.814岁。在性别、BMI、吸烟、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和冠心病病史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口腔卫生指标分析:三组间在缺牙数目、牙龈指数和刷牙次数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牙石指数和刷牙时间上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缺牙数目和牙龈指数是影响斑块厚度等级的危险因素:与缺牙数目≤4颗的患者相比,缺牙数目为5~8颗时斑块厚度等级升高的可能性为3.687倍(OR=3.687,95%CI:1.605~8.474,P=0.002),缺牙数目9颗时,斑块厚度等级升高的风险为5.306倍(OR=5.306,95%CI:2.270~12.404,P0.001)。与牙龈健康者相比,随着牙龈指数增加,斑块厚度等级随之升高的可能性增加了约1.5~2.5倍(牙龈指数=1:OR=2.557,95%CI:1.073~6.098,P=0.034;牙龈指数=2:OR=3.462,95%CI:1.470~8.158,P=0.005)。刷牙次数增多是可能斑块厚度等级的保护因素(≥2次VS2次:OR=0.446,95%CI:0.233~0.852,P=0.015)。结论:1.对于本研究中的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来说,缺牙数目增多和牙龈指数增加是颈动脉斑块厚度等级升高的风险因素,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刷牙次数的增多则可能是其有效保护因素。2.缺牙数目、牙龈指数和刷牙次数这三个指标在临床检查中容易获得,可用来辅助判断中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住院患者的全身病情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