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针刺太冲、蠡沟组穴脑效应机制fMRI研究 收藏
针刺太冲、蠡沟组穴脑效应机制fMRI研究

针刺太冲、蠡沟组穴脑效应机制fMRI研究

作     者:李冰昕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晓陵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831[工学-生物医学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医学学位)] 100207[医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1005[医学-中医学] 1002[医学-临床医学] 08[工学] 1010[医学-医学技术(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主      题:功能磁共振成像 原络配穴 太冲穴 蠡沟穴 低频振幅 

摘      要:目的:观察针刺健康受试者右侧太冲穴(LR3)与蠡沟穴(LR5)组穴引起的脑部激活信号改变情况,试探寻针刺足厥阴肝经本经原络穴治疗疾病机制以及针刺穴位引起的脑特异性反应。方法:招募18名符合纳入标准且就读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右利手健康受试者。使用飞利浦3.0T双源双梯度磁共振扫描仪,收集被试者针刺右侧太冲单穴、右侧太冲、蠡沟组穴的脑激活信号数据,针刺态以及针刺前后的脑静息态fMRI数据。基于MATLAB R2017a运行DPARSFA、xjView、BrainNetViewer软件进行图像数据分析,SPM12软件包对图像数据进行统计运算,最终获得针刺太冲、蠡沟组穴引起的激活脑区位置、体素值、峰值点以及峰值点坐标等信息。结果:1.针刺太冲、蠡沟组穴引起Bold信号增高脑区包括:右侧海马(BA34)、左侧小脑(P≤0.01)。2.针刺太冲、蠡沟组穴引起Bold信号减低脑区包括:右侧岛盖部额下回(BA44)、左侧三角部额下回(BA45)、右侧缘上回(BA40)、左侧中央后回(BA6)(P≤0.01)。3.针刺太冲、蠡沟组穴与针刺太冲单穴对比Bold信号增高脑区有:左侧小脑、左侧脑干、左侧海马旁回(BA36)、右侧扣带回(BA33)(P≤0.01)。4.针刺太冲、蠡沟组穴与针刺太冲单穴对比未见明显Bold信号减低脑区(P0.05)。5.与针刺前静息态相比较,针刺态结束后太冲、蠡沟组穴ALFF值增高的脑区有:左侧顶上回(BA32)、左侧楔叶(BA1)、左侧额上回(BA32)(P≤0.01)。6.与针刺前静息态相比较,针刺态结束后太冲、蠡沟组穴ALFF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左侧前扣带回(BA32)、右侧颞下回(BA20)、右侧梭状回(BA37)、右侧小脑(P≤0.01)。结论:1.对比针刺太冲、蠡沟组穴与太冲单穴激活脑区,组穴可以激活更广泛的区域,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针刺单穴相比,针刺组穴时小脑的激活可能是治疗高血压疾病临床疗效优于单穴的关键。2.针刺太冲、蠡沟组穴引起针刺态及后静息态激活的脑区与其临床主治、经脉走形具有相关性,可对症治疗情志类疾病及寒疝腹痛等症。3.与针刺前相比较,针刺态结束后ALFF值在双侧脑内多个脑区发生改变,说明针刺持续效应是一种长时效性的状态,针刺结束后仍存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