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 收藏
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

他汀类药物与抗血小板药物对自体动静脉内瘘通畅性的影响

作     者:林翔 

作者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刘玲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维持性血液透析 他汀类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 自体动静脉内瘘 通畅性 

摘      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药物,是否能影响其AVF的初始通畅率及辅助初始通畅率。方法:收集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首次为MHD行AVF术的278例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收集术后资料至术后3年,除外87例符合排除标准中的患者后,最终共191例患者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CKD原发病、是否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收集患者的AVF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如血清钙(Ca)、血清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25羟维生素D、血清肌酐(C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收集患者的手术资料如手术日期、手术血管选择、血管吻合方式。通过电话随访、医院门诊及住院系统等方式收集患者术后资料,根据其是否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将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2例,对照组139例。统计患者自AVF术后内瘘开始使用时间、每周透析频率、每次透析时长、AVF初始通畅时间、AVF辅助初始通畅时间及AVF失效原因。AVF失效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评估,发现血栓形成或血流量小于200ml/min定义为内瘘失效。随访时间为患者行AVF术后3年。数据用Excel进行归纳,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近似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s)表达,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用M(QR)表达,分类变量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定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分布、方差齐性的定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定性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对于两组患者AVF的初始通畅率及辅助初始通畅率,先以1年、2年、3年为时间节点分别计算通畅率,用χ检验进行比较,再画出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Log-Rank进行检验。最后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患者AVF通畅率损失的危险因素。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有更高的年龄、更高的糖尿病患病率、更高的高脂血症患病率、更高的LDL(P0.05),同时Kaplan-Meier曲线提示治疗组的AVF初始通畅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高脂血症为AVF初始通畅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Kaplan-Meier曲线提示治疗组AVF的辅助初始通畅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结果提示,高脂血症为AVF初始通畅丧失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动静脉瘘辅助初始通畅丧失风险高于未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的患者,HR=1.970(95%CI:1.235-3.140)。结论:虽然MHD患者在AVF术后长期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不能提高AVF的初始通畅率及辅助初始通畅率,但合并有高脂血症是AVF初始通畅及辅助初始通畅的独立危险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