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岩油储层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葛洪魁;张宁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摘 要:体积压裂技术是页岩油资源开发开采的重要手段,压后形成大量的人工裂缝,人工裂缝是油气资源的渗流通道,人工裂缝的导流能力对油气的产出有重要的作用,对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松辽盆地页岩油是吉林油田重要的战略原油资源,本研究结合吉林页岩油,在导流能力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工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研究,分析了其变化机理和影响因素,并对研究区储层的水力压裂提出了对策。得出结果如下:(1)根据矿物成分和物性,可将吉林油田页岩油储层分为夹砂页岩型、低成熟度页岩和纯页岩型三类,三种类型页岩油的力学性质不同,裂缝导流导流能力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不同,水力压裂对策也不同。(2)与其他地区页岩油藏相比,吉林页岩油有更高的粘土含量和膨胀性粘土矿物,水化和蠕变是人工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区储层的伊蒙混层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导致研究区储层容易发生吸水软化和吸水膨胀,人工裂缝表面硬度降低,支撑剂嵌入增强,引起导流能力的损失。(3)总体而言,吉林页岩油裂缝导流能力对应力、压裂液类型,支撑剂嵌入非常敏感;并且在循环加载过程中,导流能力的变化有明显的滞后效应,裂缝在循环加载过程发生不可逆变形,导流能力损伤有累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