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中留守儿童媒介形象呈现研究——以人民日报客户端与抖音短视频为例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锋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302[文学-传播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之年,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处于全国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在政府和各界的关怀中,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学习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同时,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短视频不断涌现,短视频媒介对留守儿童的形象呈现会影响受众对这一群体的认知,也会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带来影响,这也是本研究现实意义所在。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以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抖音短视频为例,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8月30日期间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抖音分别发布的与“留守儿童相关的有效样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视频呈现内容方面,人民日报客户端多是群体形象的呈现为主,大都集中在志愿公益和政策宣发的议题下,对日常鲜活的留守儿童形象缺少展示;而抖音更加注重个体形象的呈现,以日常生活环境的内容为主要议题。在视频建构特点方面,人民日报客户端主要表现出官方播报话语、他者化呈现和聚焦公共领域的特点,相较于人民日报,抖音更加注重对私人话题与情景话语、自我形象构建以及将私人领域前台化的呈现。其次,在留守儿童的形象类别方面,人民日报客户端中的短视频再现了留守儿童三种媒介形象,分别是“享受社会关爱的幸运儿童、“处于被动建构的弱势群体和“缺乏一技之长的问题儿童这三种形象。作为官方短视频媒介,其话语较为客观和严肃,给公众塑造出一种尽心尽力关爱留守儿童的认知,视频更像是对于政策的宣传与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展示。而抖音短视频呈现出的“懂得付出回报的孩子、“渴望亲情陪伴的孩子和“被迫独立长大的孩子三种媒介形象,更多的是基于受众观看和选择需求。笔者在对影响留守儿童这一媒介形象呈现的因素进行思考时发现,人民日报客户端主要受到符合时代背景下的宣传话语、社会共同责任下的宏大叙事以及官方视频制作中的主观规范这三个因素影响,抖音短视频的内容则容易受到构建现实情怀的平民话语、侧重于日常生活实践与微观叙事和构建的满足受众喜好的算法推荐因素的影响。最后,本文从短视频媒介的角度出发,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短视频媒介对留守儿童形象呈现存在差异的同时,所呈现出来的只是当下中国留守儿童形象的一个侧面,通过对人民日报客户端和抖音短视频对于留守儿童的传播偏向、视觉呈现和内容来源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不同的短视频平台在呈现的留守儿童的内容方面存在着差异性与互补性,从而进一步探讨短视频如何相互借鉴,共同建构出客观、全面且符合期待的留守儿童媒介形象,使受众在观看短视频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