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影响机制及其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悦中山;薛新娅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3[法学] 030301[法学-社会学]
摘 要: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逐渐放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量进入城市开始务工。我国城乡经济、教育等制度的差异,导致大部分农民工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这部分儿童只能留守农村。父母的外出不仅改变了家庭原有状态,而且对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带来了直接影响。国家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始于留守儿童极端事件的发生,大量社会政策和社会服务聚焦于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学术界也主要研究留守儿童的抑郁、孤独等负向问题。但是留守儿童的处境并不一定带来适应不良,社会工作强调留守儿童在逆境中仍然可以积极应对,即儿童具有抗逆力。大量研究表明,父母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资源,儿童抗逆力的形成和发展与父母有重要关系。父母外出后可能导致看护人的教养方式、父母与留守子女的亲子关系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留守儿童的抗逆力。论文将主要从家庭内部关系的角度探讨父母外出对农村儿童抗逆力的影响机制,并根据研究发现提出父母外出背景下提升农村儿童抗逆力的策略。本研究使用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发展状况动态监测研究课题的陕西数据和四川数据,主要通过定量方法,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现状和看护人教养方式、亲子关系在父母外出与儿童抗逆力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农村儿童总体抗逆力水平良好,留守儿童的抗逆力水平、看护人教养方式得分和亲子关系得分均显著劣于非留守儿童。结果表明,看护人教养方式和亲子关系在父母外出和儿童抗逆力之间存在三种中介影响:(1)父母均外出通过看护人教养方式影响儿童抗逆力,即父母均外出会降低教养质量,从而对儿童抗逆力产生消极影响;(2)父母均外出造成亲子关系疏离,进一步降低留守儿童抗逆力;(3)仅父亲外出通过亲子关系影响儿童抗逆力,即仅父亲外出会造成亲子关系的疏离,从而对儿童抗逆力产生消极影响。基于研究发现,本文梳理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并结合访谈内容指出了现有政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最后从政策和实务两个层面提出了提升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的若干策略。在政策层面,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健全政策监察评估体系;重视家庭内部环境建设,关注各阶段儿童主体性发展;开展农村儿童抗逆力提升服务,建立预防服务体系;城市政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为流动父母创造带子女随迁条件。在实务层面,本文从识别留守儿童抗逆力水平、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服务、志愿者服务和督导与评估四个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