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治疗路径理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就医延迟... 收藏
基于治疗路径理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就医延迟...

基于治疗路径理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作     者:尚红彦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晓春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11[医学-护理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医学] 

主      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治疗路径理论 就医延迟 影响因素 

摘      要:目的:本研究基于治疗路径理论(the model of pathways to treatment)编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OSAHS)患者就医延迟调查问卷,旨在了解OSAHS患者的就医延迟现状,探索OSAHS患者就医延迟相关影响因素,为改善OSAHS患者就医延迟状况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参考国内外有关OSAHS患者就医延迟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自行研究设计半结构式访谈提纲,对确诊13名的OSAHS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提炼主题,结合治疗路径理论自行设计《基于治疗路径理论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就医延迟调查问卷》,包括三部分:(1)一般资料;(2)疾病相关资料;(3)OSAHS患者就医情况问卷。问卷的信度检验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重测信度,问卷的效度检验采用内容效度。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耳鼻喉科门诊及住院的135名OSAHS患者。原始数据先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后导入到SPSS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料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和百分位数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就医延迟现状进行描述;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人口学资料和疾病相关资料对就医延迟的影响;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就医延迟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确定就医延迟时间和并发症的相关关系。结果:1.OSAHS患者就医延迟现状共纳入调查对象共135名,其首次发现打鼾症状至首次因该症状就医的时间间隔最短为0.5年,最长为50年,中位时间为10年,全部患者均存在就医延迟现象,就医延迟率为100%。其中19名患者在确诊后选择使用持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治疗延迟时间间隔最短为0天,最长为61天;39名患者在确诊后进行了耳鼻喉科手术治疗,治疗延迟时间间隔最短为0天,最长为99天;3名患者采取了舌咽肌训练,治疗延迟时间间隔最短为3天,最长为90天。2.OSAHS患者就医延迟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户口类型、家族史、打鼾频率、心前区疼痛、睡眠中憋醒对就医延迟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家族史、不知晓呼吸机治疗OSAHS、心前区疼痛、睡眠中憋醒、文化程度是就医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P0.05)。3.OSAHS患者就医延迟时间与并发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就医延迟时间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就医延迟时间和心脏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呈正相关关系,说明就医延迟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高。结论: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就医延迟现象较严重,已普遍存在,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较低,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健康宣传力度,提高民众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患者及时就医的意识。2.年龄、家族史、文化程度、症状的可见性与严重性、疾病的治疗认知水平是就医延迟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患者疾病的治疗认知水平较低,就医延迟时间较长,这需要加大健康宣传,增强其治疗的信心。3.患者就医延迟时间与并发症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就医延迟时间越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越高,必须加强疾病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及时就医意识,减少患者的就医延迟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减少医疗成本。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