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北部湾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摄... 收藏
北部湾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摄食生态比较研究

北部湾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摄食生态比较研究

作     者:李波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颜云榕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908[农学-水产] 09[农学] 

主      题:北部湾 日本带鱼 生物学特征 摄食生态 营养结构 

摘      要:北部湾渔场是我国优良的传统渔场之一,由于对该海域的过度开发,渔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破坏,鱼类种群出现个体小型化、低龄化、性成熟提前等衰退征状,在生物学特征、摄食习性和营养结构等方面产生各种适应性变化,而由于对这些适应性变化的科学研究仍比较有限,制约了渔业资源的针对性保护。本文选取该海域的传统优势种日本带鱼(Trichiurus japonicus)作为研究目标,通过胃含物分析和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对比分析2008-2009年和2018年日本带鱼的生物学特征、摄食习性和营养结构的变化,揭示其在北部湾海洋鱼类食物网中营养地位的变化和营养生态适应性。本研究的结果如下:(1)生物学分析表明:2008-2009年到2018年日本带鱼虽然优势肛长组与优势体重均有所减小;其生长参数b由2.62升为3.05,生长状态分别变现为负异速增长和正异速增长,雌雄个体差异不明显;其平均肥满度(Kn)由1.50降为1.44,2008-2009年的性成熟指数(GSI)略高于2018年;初次性成熟肛长由267.47mm降至174.63mm。个体出现小型化趋势和性成熟提前现象。(2)摄食习性分析表明:2008-2009年到2018年,日本带鱼的摄食饵料种类减少,饵料丰富度下降,主要摄食饵料由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少鳞犀鳕(Bregmaceros rarisquamosus)、银腰犀鳕(Bregmaceros nectabanus)、尖吻小公鱼(Anchoviella heteroloba)和中国毛虾(Acetes chinensis)等转变为少鳞犀鳕(Bregmaceros rarisquamosus)、康氏小公鱼(Anchoviella commersoni)、青带小公鱼(Greenband anchovy)和中华小公鱼(Stolephorus chinensis)等,食物组成中鱼类占比由78.77%上升为98.77%;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饵料组成的变化,推断北部湾日本带鱼在生长过程中可能存在2次摄食转变,第二次摄食转变分别发生在肛长259mm和199mm;基于胃含物计算的营养生态位分别为1.68与1.59,基于胃含物的营养级分别为3.8与3.7。(3)营养结构分析表明:2008-2009年日本带鱼δN特征值范围是10.19~15.54‰,δC特征值范围是-19.62~-13.6‰;2018年日本带鱼样品的δN特征值范围是11.02~16.69‰,δC特征值范围是-20.25~-15.76‰;平均营养级保持稳定分别为3.38与3.43,基础食物来源(CR)在营养结构上向近岸饵料转变;其生态位总空间(TA)、核心生态位空间(SEA)与营养多样性(CD)分别从20.20、4.68和1.48下降至18.40、2.39和1.10,整体密度(MNND)和营养生态位分布范围(SDNND)比2018年高出将近一倍,整体的营养生态位呈现出下降趋势。2008年至2018年十年间,北部湾日本带鱼优势肛长与体重减小、平均肥满度降低、性成熟提前、初次性成熟个体呈现小型化,主要摄食饵料改变、种类减少,生态位总空间、核心生态位和营养多样性等均有下降,表明日本带鱼可能通过性成熟提前与摄食转变等适应性变化维持种群结构稳定。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