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政策对经济增长和人口福利的影响研究
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盛垒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3[法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30302[法学-人口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摘 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所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体现,另一方面也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2000年中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近20年随着人口预期寿命延长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等原因,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人口老龄化也逐渐呈现出老年人绝对量和比重增长迅速、劳动人口数减少、代际抚养负担加重、未富先老、老年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和养老服务滞后等特点。但由于我国当前退休政策存在发展较为滞后,且存在退休年龄偏低、男女差异较大和缺乏弹性等问题,针对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和退休政策存在较大调整空间。因此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延迟退休方案,科学评估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和人口福利的影响,为政府部门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对扩展老龄研究理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也对解决当前紧迫现实,维护国家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归纳分析、比较分析、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延迟退休政策、经济增长和人口福利进行研究。研究的问题主要为:第一,延迟退休是否能够提高产出水平,促进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第二,不同类型延迟退休政策对产出水平的影响是否具有差异,如何选择合适的延迟退休政策。第三,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是否改善劳动者福利水平,提高劳动者生活质量。第四,如果延迟退休政策存在不足,应采取何种配套性政策加以补充。第五,延迟退休政策和配套性政策的组合效应是否能够弥补单一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而产生的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将延迟退休政策和配套性政策放入一个分析框架进行分析,对延迟退休、经济增长和人口福利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通过对延迟退休政策对产出水平的影响分析,本文提出延迟退休政策并不会改变未来产出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先升后降的发展趋势。延迟退休政策的实施能够改变总产出水平下降时间点和绝对值,与不实施延迟退休政策相比,未来总产出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均有所上升。通过对不同延迟退休政策对产出影响进行比较后发现,在短期即时延迟退休效果明显,显著提升总产出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但从长期分析,渐进式延迟退休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显著提升总产出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且随着延迟退休时间间隔越大、增长年岁越少,未来的总产出水平和人均产出水平越高。综合来看延迟退休政策能够提高社会产出水平,促进经济持续增长。其次,本文通过对延迟退休对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的影响分析,提出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并不会改变当前福利上升的总体趋势。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将使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降低,且延迟退休年龄越多,对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影响也将越大,这也解答了当前延迟退休政策长期遇冷的原因。本文基于社会生产目标和劳动者自我发展目标的分析结果提出了“社会—劳动者矛盾。再次,基于“社会—劳动者矛盾,本文在延迟退休政策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四种配套性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改变生育政策、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水平和提高劳动参与率,将几种配套性政策与延迟退休政策分别放入同一个框架进行分析。经模型拟合相比单一使用延迟退休政策,四种配套性政策均能达成社会总产出水平提高的目标。但从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上看,将现有养老保险制度转变为基金制养老保险制度,提高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参与率均能弥补因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所带来的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损失,而生育政策改革将使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进一步减少,其中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效果最为明显,是唯一能够超过不实施延迟退休政策下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的配套性政策。本文提出为进一步使延迟退休政策平稳落地,应有序推行与之相适应、能够促进产出增长和提高劳动者人均福利水平的配套性政策。最后,为促使延迟退休政策尽快推行,本文基于上文数值模拟和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延迟退休政策;二、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三、提高劳动参与率,缓解人口老龄化进程;四、加大文化养老发展,提高劳动力人口质量。本文也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对决策者在延迟退休政策制定和实施中提供合理建议,解决中国人口年龄结果所引发的各类社会经济问题,促进劳动者、社会和市场各主体均衡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