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石涛《画语录》英译比较研究 ——以林语堂和王宏印英译本为例 收藏
石涛《画语录》英译比较研究 ——以林语堂和王宏印英译本为例

石涛《画语录》英译比较研究 ——以林语堂和王宏印英译本为例

作     者:李欣 

作者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晓农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画语录》 典籍翻译 汉英翻译 “信达切” 比较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推进,文化典籍外译及其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翻译学界重视。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典籍外译研究是典籍外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文本具有其自身独特的话语体系,言约义丰,同时又具有鲜明的艺术语言特征,因此英译难度较大。对中国传统画论典籍英译成果进行研究,总结其经验,分析其问题,并进一步揭示和探讨此类典籍翻译的特征、策略和方法,有助于促进中国传统绘画理论思想的当代国际传播,进而有益于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清代画家石涛的绘画理论著作《画语录》及其林语堂和王宏印两位译者的英译本。本课题解决的主要研究问题是,林语堂和王宏印的《画语录》英译本存在哪些文本差异?两位译者在原文解读和翻译策略上有何不同?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以典籍翻译基本理论和刘重德在“信达雅翻译标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信达切翻译标准为基础设立了主要的比较研究框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统计法、分类法等研究方法,分三个阶段展开研究。首先,在分析原典的基础上,对两位译者的《画语录》对应译文进行文本学研究,描述两个译本的翻译现象差异;其次分别从信、达、切三个方面对两种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尤其针对《画语录》中的表现类文字和再现类文字的英译进行对比研究;最后,对两个译文的差异进行原因分析。本研究的主要发现如下:两位译者的《画语录》英译本存在较为显著的文本学差异。以原文为文本基础,两个译文在内容之信、语言之达、风格之切三个方面存在较为显著的不同。在内容之信的层面,对《画语录》中表达绘画理论、哲学思想的核心概念和命题进行翻译时,林语堂主要采用直译,并辅以直译和意译结合等翻译处理方式,并多用文内注释。因其翻译倾向于再现原文语言特征,对原文内容的信有所减弱;王宏印则主要采用意译、改译、创译和编译等处理方式,对原文核心概念和理论系统进行了系统化诠释,对《画语录》原文本意义的传达总体上更为完整、客观,在更高程度上达到了信的翻译要求。在语言之达的层面,两位译者的遣词造句都比较灵活,译文总体上都可谓准确、流畅、鲜明,较符合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的阅读习惯。在风格之切的层面,林译文对《画语录》中的表现类文字和再现类文字的区分特征不十分明显,而是基于《画语录》的整体语言风格进行了文学化翻译,其译本句式简约匀称,整齐而有韵律,着重体现了原文的音、形、意美。王译本对原文表现类文字和再现类文字翻译的区分较为明显,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基础上,对于再现类文字,译文连贯紧凑,更加准确地传达了其深层思想;对于表现类文字,适当体现了原文的音、形、意美。在总体翻译策略上,林译主要倾向于文学性翻译,而王宏印则倾向于文化性翻译。两位译者对《画语录》的英译都呈现出各自较强的主体创造性。就导致译文差异的主要原因而言,首先是两位译者长期从事翻译活动后形成了各自的翻译观和翻译原则,形成了各自的翻译风格;其次,两位译者对《画语录》文本研究侧重点的不同造成了理解上的差异;再次,两位译者对《画语录》的翻译目的不同。由此,两个《画语录》译文呈现了较大的翻译现象差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