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的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研究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尚莉丽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0[医学-中医儿科学] 100502[医学-中医临床基础]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摘 要: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用药规律,客观提炼和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学术思想,开拓哮喘治疗新思路。方法:依据诊断、纳入、排除标准收集整理尚莉丽教授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诊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病历资料。将符合标准的数据资料进行预处理,然后将规范化后的患儿性别、年龄、西医诊断、中医诊断、中药处方等数据录入由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信息中心自主研发的临床病历采集系统V3.1,再经过临床病历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一步的规范、审核及导入,建立本次研究的数据库。运用Excel2010软件,通过频数分布得出常用药物、类别及性味、归经;运用Clementine11.1数据挖掘软件分析得出高频药对组合;通过Liquorice复杂网络软件分析得出核心处方。最后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整合,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处方规律。结果:本研究共纳入合格处方418张,对处方资料按不同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出以下结果:1.418张处方中共涉及中药61味,分属16个类别。2.药物类别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平肝息风药为主。使用频次≥100的药物共17味,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姜半夏、炒杏仁、麻黄、葶苈子、炒僵蚕、紫苏子、地龙、五味子、白芍、桂枝、干姜、细辛、黄芩、款冬花、桑白皮、桑叶、全蝎。药物归经以肺、脾经为主。温性药使用最多;药物五味以辛、苦为主。3.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高频药对组合33条。常用二联药对组合有:麻黄→葶苈子,麻黄→炒僵蚕,葶苈子→姜半夏,炒僵蚕→姜半夏,炒僵蚕→葶苈子等;常用三联药对组合有:炒杏仁、姜半夏→麻黄,葶苈子、姜半夏→麻黄,葶苈子、炒杏仁→姜半夏,炒僵蚕、炒杏仁→葶苈子、炒僵蚕、炒杏仁→姜半夏等。综合分析发现,炒僵蚕、麻黄、葶苈子、姜半夏、炒杏仁之间存在密切联系。4.运用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分析,得出核心处方:炒僵蚕、葶苈子、桑白皮、杏仁、款冬花、炒苏子、桑叶、麻黄、姜半夏、黄芩、炙甘草。结论:对数据挖掘的结果进行整合,总结尚莉丽教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的学术思想及处方规律,主要如下:1.病因病机认识上,尚莉丽教授认为外风引动内风是哮喘发作的核心病机。通常先有内风伏于易感之体,遇外风引诱,同气相求,外风借内风之势,内风助外风之威,与伏痰、逆气搏于气道,致气道挛急,气机升降失常,发为咳、喘、哮。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肺、脾虚损是哮喘发作的根源,以“风、痰、气为主要病理因素,责之肺、脾、肝三脏。2.治疗上,结合小儿独特的生理病理特点,从肺、脾、肝三脏着手,选药多属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等类别,配伍僵蚕、地龙、全蝎等好动之品,息风之痉,引药直达病所,兼可散风、搜剔肺络之宿痰,亦有“动者静之之意。辨明疾病的寒热之性,谨守药物性味与脏腑的补泻规律,寒温并用,辛苦相宜,收敛相合,合乎肺、脾之性,可祛除致病之“风、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