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现代性的另一种诉求 ... 收藏
现代性的另一种诉求 ——近代中国留美...

现代性的另一种诉求 ——近代中国留美生基督信仰研究

作     者:李静玲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民祥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近代中国留美生基督徒 宗教信仰 现代性 社会转型 救亡图存 

摘      要:鸦片战争以降,列强战火的摧残,西方文化的冲击,使中华民族面临着千年未有的巨大危机。此时期,国人主要遭受到两方面的痛苦:一是由现代化转型所引发的各个层面旧秩序的崩溃与失落,一是由列强侵略战争所带来的丧国之辱。危难之际,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无不纷纷寻找一条能够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道路。在彷徨的探寻中,留美生基督徒将目光投向了基督教,希冀在基督教中寻得救国良方。本文以近代中国留美生基督徒为对象,通过对其群体概况、信仰抉择与社会作为进行梳理研究,探析其在救亡图存与社会转型之历史语境下,宗教信仰的特点,以及信仰与探求民族国家现代性的关系,以揭示民族危机下知识分子爱国救亡道路的多种选择。论文第一部分,从宏观层面介绍了留美生基督徒寻找基督教信仰的现实处境。鸦片战争已降,在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中国被迫踏上了现代化转型的旅程,传统儒家政治信仰日渐瓦解,知识分子陷入了严重的道德信仰困境,何以推动现代化,何以寻找新的信仰安放心灵,成为知识分子思索的难题。中国文化的非宗教性,以及基督教对国民改造的积极回应,均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着部分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基督教。论文第二部分,从对象选取、家庭地域、留学时间与费用、教育经历以及归国后职业选择五个方面,论述了近代中国留美生基督徒的整体情况。本文选取的382名留美生基督徒均为精英份子。其中,近一半人来自基督教势力发达的地区,地域分布呈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近三分之一来自基督教家庭。留学时间集中于1906年到1930年,留学经费种类丰富,以庚款留美和教会资助为主。在国内有接近五分之四的人曾就读于教会学校,主要学习文学、宗教、医学专业。在国外大多毕业于美国顶尖高校,文学、教育学、哲学最受欢迎。归国后大多从事于教育、宗教、法政行业。论文第三部分,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留美生基督徒的信仰选择。皈依方面,早期的非主动皈依主要受到环境的影响,包括来自亲人、师友的熏陶,经济情感困境的诱使以及传教士福音的感染。后期的主动皈依主要受爱国情怀的引导,相信耶稣的人格乃救国所需,实际是对伦理道德的追寻。徊回方面,在爱国情怀的导引下,随着理性精神的增长,他们发现基督教虚伪的一面,教友言行不一,美国社会种族歧视严重等,对信仰产生了怀疑与修正。论文第四部分,从民主革命、国家形象构建、发展本色教会、社会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留美生基督徒的社会作为。作为拥有中西文化教育背景,国民教民双重身份的特殊精英群体,他们结合自身优势,为中国的现代化的推进贡献了不少力量,是诸多领域的中坚力量。这场以救亡图存为导向,以基督福音作为精神资源的现代性实践,彰显了其民族自觉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最后,论文总结了近代中国留美生基督徒信仰的特征。在救亡图存与社会转型之时代语境下,这一群体表现出以“耶稣人格为行动中心、以“救亡图存为行为导向的人生路向特点,是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探求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另一种诉求。从本质上看,引领留美生去找寻这份诉求的乃是厚植于其内心的爱国情怀,基督教不过是在特定时代处境下,服务于留美生爱国情怀的一种的资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