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格式塔任务下分析到直觉加工转化的电生理证据 收藏
格式塔任务下分析到直觉加工转化的电生理证据

格式塔任务下分析到直觉加工转化的电生理证据

作     者:罗莎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俊龙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主      题:直觉加工 分析加工 格式塔 训练 脑电 

摘      要:双加工理论认为,人类的认知过程分为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其中,直觉加工是快速、自动化、占用认知资源少、基于信念的加工;分析加工是缓慢、受意识控制、占用认知资源多、基于逻辑的加工。关于双加工理论的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主要集中于N2和P3两个成分,前者反映了分析加工与直觉加工的对抗,后者则与认知资源满足有关。近来的研究表明,直觉加工和分析加工不是相互独立的系统,通过训练图式的熟悉性,可以实现分析加工向直觉加工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相应的脑电指标(如N2、P3)会有什么样的特征变化,值得来探讨揭示。不过,以往双加工理论的研究材料主要采用推理任务和镶嵌汉字任务,这些实验室情境下的材料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且难度大,个体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训练达到对图式的熟悉。因此,有必要在人们常见的现象下编制符合分析向直觉转化的训练材料。视觉的格式塔现象是人类在视觉加工过程中根据知觉法则将离散信息组织成为整体的加工倾向,是人类视知觉的普遍特征。相关研究表明,格式塔的组织过程具备自动化加工的特点。据此,本研究将双加工理论与格式塔现象相结合,根据格式塔法则编制了符合直觉加工的格式塔材料与符合分析加工特征的非格式塔材料,并采用脑电技术探究了非格式塔任务由分析加工向直觉加工转化的过程机制。本研究包括两个子研究:首先,研究一通过脑电考察两种任务下直觉加工与分析加工的脑电指标特点;随后,研究二进一步揭示该任务下分析加工向直觉加工的转化在脑电指标的变化模式。具体而言:研究一采用2(格式塔/非格式塔)×2(可拼合/不可拼合)被试内设计,要求被试在屏幕上完成不同类型的拼图任务,探究基于格式塔理论的拼图任务中可以反映双加工过程的何种电生理指标。在行为结果方面,被试在完成格式塔任务时的反应是快速的,完成非格式塔任务时的反应较慢。在脑电结果方面,被试在完成非格式塔任务时,脑电成分P2与N2的波幅显著大于完成格式塔任务时的波幅;对于脑电成分P3而言,格式塔任务下,可拼合与不可拼合任务在P3成分上产生了分离,表现为可拼合条件下P3波幅诱发更大,而非格式塔任务下的P3成分未发生分离。研究二使用研究一中所编制的图形拼合材料,采用2(格式塔/非格式塔)×2(前测/后测)被试内设计,将实验分为前测、训练、后测三个阶段,通过训练,探究了在图形拼合任务中分析加工向直觉加工转化的脑电特征。结果显示,训练对图片拼合任务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在碎片(任务前提)出现阶段就已发生。经过训练后,非格式塔任务(分析加工任务)的反应速度、正确率得到了提升,并且代表冲突检测与对抗的N2成分波幅也逐渐降低,最终与格式塔任务(直觉任务)的脑电机制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在P2成分上,格式塔与非格式塔任务诱发的波幅仍存在差异。综合研究一与研究二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格式塔任务下直觉加工与分析加工的生理指标差异主要体现在脑电成分N2上;(2)通过练习,可以实现非格式塔任务从分析加工向直觉加工的转化,并且脑电成分N2波幅也随之降低。该研究为两类加工及其转换的过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证据,拓展了两类加工的研究材料。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