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评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话语建构研究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辉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301[文学-新闻学] 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摘 要:2019年1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引发公共危机,谣言与偏见充斥于舆论场,政府信誉与形象受损。这一时期《人民日报》评论在排除错误观念、提供正确舆论导向过程中释放出巨大能量,在新闻评论这一领域开辟了抗疫新战场。本文采用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分析法,对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日报》评论进行话语分析。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评论具有以下文本特征:“人民“生命“疫情成为抗疫时期高频词汇;长标题句式直击抗疫全过程的实时重点;文字符号与图片符号为受众营造“现场感。在话语实践方面,公信力语境、批判式语境、对话式语境等多元化表达方式使其影响力进一步提高。而记录与伟大抗疫岁月相关的社会生活与国内时政则是其话语实践特征,其中一定比重的批判性评论意在唤醒公众对灾难的警惕。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与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平台话语传播过程,作者构建了评论话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发现,《人民日报》评论语言呈现严肃与生动相统一、理性说服与感性说服相结合的特征。与此同时,社会各界帮扶与关注、全民万众一心抗疫、医护人员无私奉献成为抗击疫情时期评论的主要话语。此外,群众对评论中的热点事件较为敏锐警觉,评论的传播效果取得不俗成绩。但是,《人民日报》评论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个体叙事淹没于宏大主题叙事之中,危机潜伏期发声不足,音频与视频元素应用程度不高,部分评论接近性偏弱。最后,文中提出了党报评论抗击疫情的话语建构策略。首先,可适度提升危机个体叙事的比重,使抗击疫情时期的话语体系更加完整;其次,指定并不断更新危机事件的在线资源库,提升评论的及时性。在内容方面,可添加短视频元素,增强传统图文评论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但也不应流量至上,而应捍卫党报评论的公共性。党报评论若想实现最佳互动传播效果,还需要重视用户表达,提升互动程度,加深与受众的情感沟通。增加受众反馈渠道,不断健全反馈机制,激发用户分享和互动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