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语域视角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名词化... 收藏
基于语域视角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名词化...

基于语域视角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和美国《国情咨文》中名词化比较研究

作     者:李想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曲英梅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名词化 语域 《政府工作报告》 《国情咨文》 比较研究 

摘      要:名词化存在于不同语言中,并广泛应用于各类语篇中。政治语篇是一种独特的语篇类型,总是研究的热门对象。美国《国情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对过去一年政府工作项目的回顾和对来年的展望。它是典型的政治话语,对公众有着特殊的影响。根据韩礼德的理论,语域是一种功能变体,它包含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维度,反映了影响语篇生成和理解的语境因素。本研究试图从语域理论角度探讨美国《国情咨文》和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名词化现象,并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方面对其中的名词化进行比较分析。本研究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国情咨文》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化有哪些分布特点?(2)《国情咨文》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化如何识解政治语篇的语场?有哪些异同?(3)《国情咨文》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化如何识解政治语篇的语旨?有哪些异同?(4)《国情咨文》和《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化如何识解政治语篇的语式?有哪些异同?本研究采用定量的研究方法测量语篇中名词化的种类和频率,基于定性的方法从语场,语旨和语式的角度比较分析相似性和差异性。研究结果如下:(1)两个语篇中都是过程名词化最多,其次是性质名词化。不同之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中名词化的数量几乎是《国情咨文》中的三倍多。并且《政府工作报告》中过程名词化多于《国情咨文》的,而性质名词化是少于《国情咨文》的。(2)就语场而言,两个语篇都具有很强的明确性和针对性。他们的内容都与工作和政策相关,并有许多来自政治语域的词汇。然而两个报告中的名词化反映了不同的话题和侧重点,即《政府工作报告》不仅与民生紧密相关,例如就业和教育,还与发展规划紧密相关,比如改革工作和科技创新等,而《国情咨文》中的名词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特朗普的工作成就有关。(3)从语旨的角度来看,主要的相似之处是权威性和客观性的展现。但是,最大的不同是他们表现出不同的权力关系和政治关怀。《国情咨文》通过一些夸张和情感化的词语更强调特朗普的权力,而《政府工作报告》则强调许多具体的工作举措,因此《国情咨文》似乎带有一点随意感和亲切感。除此之外,当提到新冠疫情时,《政府工作报告》使用了一些积极的词语来表示人文关怀,而《国情咨文》则没有。(4)就语式而言,这两种话语都是“写来被说的,它们的风格都极具正式性和简洁性。《国情咨文》更加口语化,而《政府工作报告》由于使用了更多的名词化而更像书面语言。短的简单句在两个语篇中都很普遍,名词化有助于增强语义集中性和逻辑转换。不同之处就是中文语篇中含有更多的由名词化组成的名词短语。这种结构能构成一种排比结构。此外,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很多的名词化重复现象,具有强调效果。而英语语篇偏向使用代词指代同一个事物。本研究从语域角度分析名词化如何建构政治语篇,探讨名词化在建构中美政治语篇的语场,语旨和语式中所起的作用,丰富了对名词化和政治语篇的研究。研究结果有助于对政治语篇的建设和理解,并且对翻译,语言的教和学有启示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