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相声互文性研究 收藏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相声互文性研究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的中国相声互文性研究

作     者:那蓉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赵英玲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主      题:中国相声 互文性 语言顺应论 

摘      要: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是指文本与其他文本之间的相互吸收与转化。作为文本的本质属性,互文性因其普遍存在于各类语篇之中而受到语言学界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应用不同理论研究特定语篇中的互文现象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相声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包罗万象的创作特点凸显出强烈的互文性特征。在研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后,作者发现,学界对相声中存在的互文现象专题研究不多,这为后续研究留有许多探讨空间。通过对具体相声语料的观察,作者注意到互文性在相声语篇中的应用极大的帮助了相声具体功能的实现,是相声表演者主动选择的结果。因此,作者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对互文性如何应用于中国相声的质性探索。本研究主要围绕以下两个问题展开:(1)相声中应用了哪些互文类型?(2)互文性是如何顺应相声的语境相关因素来达到交际目标的?为了回答以上两个研究问题,作者收集了156段相声语料,并对典型案例进行了拼音和英文版本的转写。语料均来自播出于2015年到2020年期间的春节联欢晚会和《欢乐喜剧人》中的相声表演。对这两档节目的选择是出于对相声所在的不同交际语境的考虑,春晚和《欢乐喜剧人》分别代表着官方和大众两种不同的文化语境,将二者结合可以扩大研究对象的覆盖面,从而确保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考虑到分类的全面性,本文将辛斌与Fairclough对互文性的分类结合起来,应用于对相声中互文类型的探索。同时,作者将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框架与本研究具体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具体分析互文性是如何顺应相声的语境相关因素来达到交际目标的。通过对相声语料的系统观察和具体分析,作者发现:在结合辛斌与Fairclough对互文性所做分类的基础上,根据相声语篇的具体特征,出现于相声语篇之中的互文类型可以归纳为典型性互文和非典型性互文。典型性互文是指从语篇内容出发,有具体来源且易识别的他人话语。其具体表现形式为:指代,用典,引用,双关和仿拟。非典型性互文注重语篇的建构,指的是体裁、风格、语体的多样化。其在相声中具体表现为体裁混合和语篇混合。由于相声自身的语境化特点,相声演员对互文的使用是出于对其心理动因和当时社会文化的顺应。从相声演员的心理层面来看,互文性的使用可以帮助实现相声的幽默效果;达到讽刺和警醒观众的目的;通过共情创造共识;并帮助实现相声演员与观众之间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构建。在社会文化层面,互文性的使用可以帮助相声本身迎合现代商业化趋势,展现大众文化并且引导主流价值取向。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相声中互文现象的具体分析,希望扩展互文性的研究领域,同时拓宽对相声语篇的探索,为相声语篇中互文性的专题研究提供启发与借鉴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