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彼得·S.温茨的环境正义思想研究 收藏
彼得·S.温茨的环境正义思想研究

彼得·S.温茨的环境正义思想研究

作     者:苗新雨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柴艳萍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1[哲学] 0101[哲学-哲学] 

主      题:温茨 环境正义 公地悲剧 分配正义 同心圆理论 

摘      要:正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伦理学界研究的重点,环境正义是正义问题在环境方面的表现,也是当代环境伦理中的核心问题。自1982年美国著名的“沃伦运动爆发以后,不仅使“环境正义这一概念正式诞生,也使人们对其关注逐步升温。环境正义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环境保护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其对社会正义的关注。基于环境非正义的社会背景,1988年,美国环境伦理学家彼得·S.温茨(简称温茨)的《环境正义论》一书出版,这是温茨的代表性著作,也是环境正义领域的一大理论创新,因为这是首次把分配正义与环境事务相结合。本篇论文正是以《环境正义论》为基础,旨在探究温茨的环境正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与影响,并对该理论进行相应的评价。总体上来说,本篇论文首先讨论的是温茨环境正义论诞生的基础,包括现实基础与理论基础,即西方环境正义运动的发展与西方环境正义理论的流变。在这个背景下,温茨对环境正义出现的情况进行了大致分析,认为正义起源于欲求大于供给的情况,映射到环境资源上就是“公地悲剧,所以这成了温茨环境正义的逻辑起点。他认为,正义问题的产生来源于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与人们欲求的无限性,人人都关注自己所应得的公正份额,所以,环境正义的主要内容与实质就是对有限的资源环境、环境权利以及义务之间进行一种合理的分配,由此便引发了对环境分配正义的讨论。这种分配不仅仅是要求在同一社会中对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分配、国际社会中贫困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分配,还要求地球上的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类与非人类物种之间对自然资源如何进行合理的分配,即要求代内分配正义、代际分配正义和种际分配正义。那么应当以什么样的方法论为依据进行分配?为了能够进行实际操作,温茨设计了一个根据远近亲疏关系来划分义务承担责任的多元义务论,即“同心圆理论,为环境正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至此,温茨环境正义理论的完整构架就出现了。在对具体内容分析后,论文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温茨环境正义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评价,认为这一理论对于构建合理的环境资源分配秩序、打破以强势国家为中心的局面以及拓展正义的视野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但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局限性,尤其是在分配内容、程序性正义以及实践程度方面都存在一定弊端。但瑕不掩瑜,不能否认温茨理论的合理性与进步性,相信人们对其环境正义论进行深入探究后会得到更多的启发与思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