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模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 ——基于集聚经济的视角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平华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升到2019年的60.6%,在这一进程中,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城镇化已经是保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引擎。但相比于发达国家平均80%的城镇化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将会有更大比重的劳动力进入城市就业。通常认为,大城市的预期收入高于中小城市,使得大城市一直作为劳动力流动的主要目的地。那么,大城市的劳动力收入是否真正的受益于城市规模呢?不同户籍、不同行业性质的劳动力受到的影响是否相同?城市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是否在其中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些问题尚未在现有的文献中得到充分的解答。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关注并深入研究城市劳动力收入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应有之义。为了探寻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首先从生活成本差异、劳动力技能差异与能力群分、集聚经济这三个方面出发,在理论层面探讨了城市规模对劳动力收入的作用渠道和机理。其次,利用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城市规模对劳动力收入的影响,并对城市职工、农民工以及不同行业的劳动力样本进行异质性分析。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城市规模是否会通过共享、匹配和学习这三个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对劳动力的收入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包括:(1)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劳动力的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都有正向的促进作用。(2)城市规模对农民工和城市职工收入的影响是不同的,和农民工相比,城市规模对城市职工名义收入和实际收入的提升作用更大。(3)城市规模对不同行业劳动力的收入存在异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和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相比,传统行业的劳动力从城市规模的扩张中获得了更大的好处。(4)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城市集聚经济的微观机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共享、匹配和学习这三个机制都得到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政府要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农民工能够充分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红利。其次,政府和企业要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城市规模对传统行业劳动力收入的促进作用,缩小行业收入差距。然后,鼓励各城市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提升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最后,政府不仅要支持大企业的发展,还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这样可以吸引到更多的人才,也能使劳动力和企业形成更好地匹配,从而提高劳动力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