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多维视角下我国相对贫困的测度与分析 收藏
多维视角下我国相对贫困的测度与分析

多维视角下我国相对贫困的测度与分析

作     者:董金鹏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晶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主      题:相对贫困 相对贫困标准 多维贫困 贫困测度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反贫困进程快速推进,处于贫困状态的农村群体持续减少。2020年,随着中国绝对贫困的彻底解决,中国扶贫事业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台阶,扶贫事业的重心将从解决绝对贫困转移到缓解相对贫困上。显然,与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相比,新时代下相对贫困治理的对象分布范围更广、贫困程度更深,致贫因素更多,这也为治理相对贫困带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基于此,本文从单维与多维视角对中国的相对贫困现状进行测度,不但有利于对制定中国相对贫困人口识别机制做出有益探索,而且对中国构建长期稳定的相对贫困的解决方案有所帮助。本文依据对相对贫困和多维贫困的内涵理解,结合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合适的方法,测度了中国相对贫困现状。首先对中国贫困演变趋势和发展状态进行回顾,总结当下中国贫困标准的不足;其次利用2018年CFPS数据,对中国相对贫困标准和状况进行了科学实证分析。(1)从单一收入维度对我国相对贫困进行测度与分析。利用收入比例法,分城乡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东北)测算我国相对贫困的收入线,并对相对贫困线测算结果进行检验,同时基于测算结果,从收入维度对我国相对贫困进行测度与分析。(2)从多维度对我国相对贫困进行测度与分析。具体使用A-F双界限法,选择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等维度指标构建了多维评价体系,对中国的相对贫困状况进行测度,了解中国各地区相对贫困的广度和深度情况。基于单一收入维度,研究发现:(1)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的40%制定我国的相对贫困线,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期间根据价格指数进行动态调整,更符合我国当前国情。(2)现有“全国一条线方案已经不适合我国新时期的扶贫体系,基于中国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新时代我国相对贫困线应采取分城乡和区域(东部、中部、西部、东北)设置的方案。(3)2018年我国相对贫困率总体处于16%~19%之间,在OECD国家中处于较高水平;分城乡设置相对贫困线,则显示城镇相对贫困率要高于农村;分区域设置相对贫困线,则东部区域相对贫困率最高,东北相对贫困率最低。其次,从多维剥夺视角来说,研究发现:(1)基于多维贫困测算结果,中国居民除了在收入维度呈现剥夺情况外,在其他维度也存在较严重的剥夺情况,大约八成的居民在至少4个维度上存在剥夺的状况。(2)从维度贡献率来看,生活水平、教育和健康三个维度指标是导致我国居民多维贫困的三大主要因素。(3)从城乡贡献率来看,农村地区的贫困依然是中国贫困的重心,受到的相对剥夺程度远大于城镇居民。(4)从地区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居民被剥夺程度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东北地区的多维相对贫困状况也日渐突出。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