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人口空间格局演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李杰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30206[法学-国际政治]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摘 要:人口是一切社会经济现象的行为主体,人口要素广泛地涉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任何社会经济问题都离不开对地区人口的探究。人口空间格局研究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城市、资源环境等要素情况,其驱动因素研究对认识人口分布规律、深刻理解人地关系、预测人口分布未来趋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可作为人口预测、人口调控的科学依据。中缅经济走廊建设是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缅甸作为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参与方,已成为推进“一带一路与中缅经济走廊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变量,其战略地位与研究价值极其重要,使得其成为东南亚政治、经济研究的热点。因此,在两国经贸往来持续深化、中缅经济走廊进入实际实施阶段的大背景下,结合缅甸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动的严峻形势,加强对缅甸国情更深入地认识,快速摸清缅甸人口格局变化特征、驱动因素、未来趋势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缅甸人口普查数据、全球人口与水资源分布数据、缅甸统计年鉴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分别从缅甸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城市化进程的分布情况来识别缅甸人口空间格局特征,利用人口密度图谱、空间相关性分析、偏移-分享分析、人口重心移动等方法,探索了1960年以来缅甸人口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基于缅甸各省(邦)2005-2017年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等面板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计量模型探索该国人口分布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人口空间优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缅甸人口分布空间差异显著,形成了以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核心人口分布格局,人口集聚区分布在仰光省、曼德勒省、内比都特区。1973年到2014年间,缅甸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缅甸人口数量在各省(邦)间差距较大,受社会经济与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缅甸人口高度集聚区和人口稀疏区并存。缅甸省域间人口密度呈现显著的“中部高东西部低、南高北低空间特征。目前缅甸整体城市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化率最高的是达到70%的仰光省,其他省份城市化率大多介于20%~40%。(2)近60年来缅甸人口集聚特征逐渐加强。缅甸人口空间全局自相关性逐渐加强,局部空间集聚特征变化不明显,“高—高类型区仍主要分布在人口核心区周围。缅甸人口重心持续稳定向南转移,表明人口增长在南北空间上表现出偏移,缅甸南部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北部地区。根据偏移—分享模型,人口流入区主要是仰光省、曼德勒省、内比都等;人口扩散区主要是伊洛瓦底省、勃固省、马圭省;人口流入地与扩散地主要集中在缅族聚居的“省区,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口迁移活动不活跃。(3)空间杜宾模型(SDM)揭示了影响缅甸人口分布的因素不仅来自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特征,还取决于其他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自然环境特征。根据空间杜宾模型,缅甸社会公共服务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社会公共服务的改善促进本地区人口在空间上集聚;缅甸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自然环境改善吸引邻域省份人口进入本省;缅甸城市发展与就业质量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效应和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发展与就业质量的改善促进人口在本省及邻近省份集聚;缅甸政治冲突事件对人口分布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缅甸的政治冲突事件导致人口由冲突地区向领域空间疏散。未能量化纳入计量模型的缅甸国内其他因素如国内政策、少数民族问题、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缅甸人口分布格局变化同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