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 收藏
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

基于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区域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 ——以浙江省为例

作     者:董俐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邓劲松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 生态补偿 空间选择 重点生态功能区 

摘      要:生态补偿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之一,是解决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有效措施,已多次出现在国家重要政策当中。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系统产品与服务重要性日益凸显,科学高效的实施生态补偿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我国生态补偿实践中尚存在如不能识别区域复杂的空间异质特性、不能契合不同区域生态补偿需求的迫切性等问题,造成了生态补偿格局不对等、生态效益和资金效益受损,影响了生态补偿的公平与效率。因此科学合理地进行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确定补偿优先级至关重要。本研究以浙江省为例,综合生态环境与气象、社会经济、国土空间规划与保护、土地利用/覆被等数据资料,分析了2009-2019年浙江省生态系统格局及时空演化规律,核算了浙江全域的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ross Ecosystem Product,GEP),探究了10年间GEP及供给产品、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等生态产品的构成和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生态盈亏法、生态效益法和聚类分析法,结合主体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结果优化,研究了省域范围内多目标的生态补偿空间选择。针对现有的浙江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政策的实施现状,分析了生态补偿格局的不对等关系,并提出了生态补偿实施策略的优化建议,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生态补偿项目——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中生态补偿空间选择提供参考。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浙江省2009-2019年生态系统时空演变结果表明:○1浙江省生态系统结构主要以森林生态系统和农田生态系统为主;○2 10年间,城镇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呈现扩张趋势,农田生态系统大幅萎缩,湿地生态系统和灌丛生态系统小幅增长,草地生态系统略有减少;○3生态系统类型转换强度呈现出“北高南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格局,浙东北(杭宁绍嘉湖及舟山群岛)和浙东南沿海(温台)生态系统类型转换活跃,浙西南生态系统较为稳定。(2)浙江省2009年、2014年、2019年GEP核算与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1 2019年,浙江省GEP总值为56381.22亿元,其中,调节服务价值量为41467.22亿元,占比73.55%,文化服务价值量为9596.44亿元,占比17.02%,供给产品价值量为5317.56亿元,占比9.43%;○2 10年间,GEP有小幅增长,表现出先慢后快的增长趋势,其中调节服务价值量表现为先负增长后正增长,总体变化幅度较小,供给产品价值量年均增长率较高且相对稳定,文化服务价值量年均增长率呈先快后“慢趋势,增长率总体较高;○3浙江省单位面积GEP有一定增长,人均GEP呈下降趋势。浙北和浙东沿海以及千岛湖沿线县(市、区)的单位面积GEP变化较小,钱塘江沿线县(市、区)的单位面积GEP增长幅度较大。(3)基于浙江省GEP损益空间、生态补偿优先指数(ECPS)、生态敏感性分析,并结合人均GEP、人均财政收支差额、主体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进行的浙江省生态补偿空间选择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损益空间的受损类型以湿地、森林生态系统受损为主,集中在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绍兴市以及浙西南丽水市,增益区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浙北平原;○2 ECPS高值区和次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省内山地丘陵地区,优先指数最高的5个县为淳安县、景宁畲族自治县、庆元县、龙泉市和遂昌县;○3浙江省生态敏感性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经浙西北和浙东两大山地丘陵区向东北方向逐级减弱,以浙西南丽水市为极敏感,东部沿海和浙北平原为中、轻度敏感;○4经空间选择,将浙江省生态补偿优先级划分为重点受偿区、优先受偿区、次级受偿区和潜在补偿区,全省11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均属于重点受偿区和优先受偿区。(4)对比分析空间选择优化结果与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情况,以诊断浙江省生态补偿现存问题,结果表明:转移支付资金空间分配存在不对等关系,对于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优先级偏差较大。一些生态系统服务输出较大、发展受限的区域获得的转移支付资金较少,对生态补偿效率有一定影响,应优化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格局,衔接配合生态保护红线等政策。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