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劳动力流动对村庄自治满意度的影响 收藏
劳动力流动对村庄自治满意度的影响

劳动力流动对村庄自治满意度的影响

作     者:黄徐文 

作者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潘伟光;赵兴泉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3[法学] 0302[法学-政治学] 

主      题:劳动力流动 村庄自治 满意度 有序logit模型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远离土地,离开农村,进入城市,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外流情况越发普遍。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仍然是解决农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村民自治是村民依法对村内事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过程。村民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这四种方式,依法行使民主自治权利。村民自治制度作为一种基层治理方法,在切实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途径现代化的有效衔接,发挥基层组织民主治理机制积极的作用,但村民自治也不是万能的,在政治、经济、宗族势力等许多方面也存在问题,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影响,职能涉及范围也很有限。在劳动力外流的大背景下,是否会对村庄治理满意程度产生影响,以及如果有影响,影响程度如何?因此,本文从劳动力流动视角出发,基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1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总共1438户村民调查数据样本,通过有序logit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流动对村庄自治满意度的影响,并对东中西三个地理区位下的村庄自治满意度差异进行比较,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劳动力流动对村庄自治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有利于村庄自治的村民满意度提高。除此之外,村庄类型、年龄、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水平以及地理区位因素对村庄自治的满意程度也有重要影响。东中西三个不同地理区位,劳动力流动对村庄自治的不同方面影响程度存在差异。东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对民主选举、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满意度具有正向显著影响;中部地区,劳动力流动对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影响并不显著;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一样,劳动力流动对基层民主政治制度影响并不显著。村庄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治理提供物质保障,调动村民政治生活的参与热情,对村庄自治满意度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村庄类型、受教育程度以及地理区位因素都负向显著影响村庄自治的满意度;婚姻状况、政治面貌、家庭收入则对村庄自治的满意程度呈正向影响关系。农户年龄对村庄自治的满意程度则既有正向影响关系,也有负向影响关系。农户年龄对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两方面呈现正向影响关系,对民主管理呈现负向影响关系。村庄治理已经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积极构建新的乡村治理方式,使农村社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探索村民自治有效形式、乡村有效治理的方式,构建村庄社会治理新体系。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出台相关政策促进劳动力流动。(2)鼓励发展劳动力培训,提高劳动力文化技术水平。(3)做好流动劳动力服务工作,使农民工成为发展的主力军。(4)发展壮大农村合作社及村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