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收藏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研究

作     者:张烁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罗其友

授予年度:2021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主      题:马铃薯 区域格局演变 区划指标 区划方案 

摘      要:马铃薯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马铃薯耐旱、耐贫瘠,已成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支柱产业。马铃薯能够长距离运输和较长时间储藏,在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马铃薯种植规模扩大,出现了盲目扩种、跟风种植、恶性竞争等问题。因此,本研究以马铃薯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运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和实证分析,研究了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采用定量分析与空间叠置的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及空间差异分析和种植区域划分,得出以下结论:1.1990-2016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集中分布在4大热点区域,整体呈现由“单核心+外围小中心向“双核心+外围小中心的演变趋势。种植热点区域分别是以甘肃南部为核心的西北地区,以云贵川渝为核心的西南地区,以内蒙古中部为核心的华北地区和以黑龙江为核心的东北地区。其中,西北和西南地区核密度增加,逐渐发展为“核心区。华北和东北地区核密度逐渐下降。2.中国马铃薯种植的空间分布表现为显著集聚,集聚程度先减后增,主要表现出高-高、低-高和低-低集聚类型。东北和华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集聚程度逐渐下降,西北和西南地区集聚程度逐渐提高。高-高集聚区由相对分散分布逐渐向西北和西南地区集中,低-低集聚区基本分布在华东地区,呈现继续向东南沿海和华北地区延伸的趋势,低-高集聚区逐渐由分散分布向西北地区集中并且呈现继续向四川中部延伸的趋势;3.中国马铃薯区域格局演变主要受气候、劳动力投入和技术水平等要素的影响。其中劳动力投入对马铃薯生产的影响程度最大。短期内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会因时间和空间的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差异较小。4.综合考虑自然和经济因素,构建了中国马铃薯种植区划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马铃薯种植区划方案。共选取11个区划指标,分别代表水温条件、土壤肥力状况、地形地貌和马铃薯空间集聚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指标为平均气温4-29℃、最低气温≥4℃、最高气温≤29℃、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全钾含量、有机质含量,降水量、地形地貌、种植核密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为辅助指标,进一步分析了各项指标的时空分布情况。基于上述区划指标体系,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制定马铃薯种植区划方案。将中国划分为8个马铃薯种植区,并分析了各区域基本情况和未来发展方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