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驾驶行为与城市道路系统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春晓
授予年度:2018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0203[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04[教育学]
摘 要:随着城市机动化的推进、女性就业率和社会地位的提高,女司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道路使用主体,备受关注,同时饱受诟病。媒体和社会大众对女性驾驶员的评价以负面为主,导致她们在群体上成为城市交通的边缘化人群。近年来,城市交通的相关研究层出不穷,女性交通问题却颇受冷遇,现有的少量研究仅集中于公共交通领域,对私人交通的研究几近空白。本文聚焦于女性私人交通领域,研究女性驾驶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尝试从女性驾驶员这一独特而重要的视角,审视城市道路系统,寻求解困之策。本文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选择典型路段及停车场为调查区域,运用行为观察、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等方法,获取两方面数据:一是女性驾驶员的驾驶行为特点,包括身体行为和心理认知两个层面,分析男女驾驶员间的群体差异和女性驾驶员内部的个体分异,发现:女性在驾车状态、驾车动机、驾驶路线、道路使用情况、停留行为和违章行为等方面与男性存在差异,她们对方向、空间、尺度、速度、风险和审美等要素的认知上也不同于男性;二是城市道路系统特征,包括驾驶员直接接触的驾驶环境和间接接触的规划设计,并在女性驾驶员视角下对其解构,发现:城市道路系统在车辆环境、路面环境、标识系统、景观系统和停车系统等方面均存在与女性驾驶员不相适应之处,现行的交通规划理念、准则、管理和改造方法也忽视了女性驾驶员差异化的空间存在。基于主、客体两方数据,构建女性驾驶员与城市道路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女性驾驶行为受内、外两种作用力影响——性别特征是决定驾驶行为的内在驱动力,道路系统是塑造驾驶行为的外部制约要素。其中,性别特征包括先天形成的群体差异和后天养成的个体分异,群体差异由生理构造决定,个体分异主要受社会属性影响;道路系统制约包括驾驶环境制约和规划设计制约,前者包括车辆制约、路网制约和设施制约,后者包括指标制约和管理制约。根据这一机制,本文认为女性驾驶员的特殊性是形成差异的原因,而非造成困境的缘由,女性驾驶员主体和城市道路客体间的供需错位才是造成“女司机困境的根源,故规划设计者应对交通的女性歧视承担一定责任。本文提出,在当前的道路环境下不应只批评“女司机现象,更应对规划进行反思,继而从转变规划理念、完善道路设计、提升驾驶员认知三个层面提出了对交通规划的建议。本文正文共约48 000字,图表51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