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博物馆培育中国精神研究——以上海为例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余玉花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30505[法学-思想政治教育] 0601[历史学-考古学] 03[法学] 060107[历史学-文化遗产与博物馆] 06[历史学]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 要: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提出,“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1))随着新时代中国各项事业的向前推进,挖掘彰显中国精神的文化资源、构筑中国精神、开辟中国精神培育阵地同样重要。近年来,行业博物馆由于侧重于某一个行业领域,具有针对性强、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等特征,逐渐成为了上海市文博事业建设的新热点,也形成了独特的精神生产发展的新形态,拥有发展成为中国精神培育阵地的潜力。目前,行业博物馆所展示出的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只是文化“外缘的部分。行业博物馆的文化建设重点应落在文化内核的建设上。中国精神作为中国人民在长期共同生活中所凝练出的价值共识,才是蕴藏在各个行业文化表象背后的内质性、最具有持续传延能力的文化内核的部分。因此,挖掘行业文化背后的中国精神,关注行业博物馆对中国精神的培育尤为必要。另外,中国精神的培育一直以来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关注行业博物馆对中国精神的培育,不仅有助于行业博物馆完善自身的文化建设,更能开辟中国精神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上海是近现代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着众多的行业博物馆。行业博物馆里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精神文化资源,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等。可惜的是,目前行业博物馆中的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得到较少的关注。行业博物馆作为中国精神培育的载体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实证出发,通过对上海市行业(专题性)博物馆的中国精神培育现状进行调查,挖掘内在于行业博物馆中的中国精神,分析目前行业博物馆培育中国精神效果不佳的原因,并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场,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本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了行业博物馆与中国精神的相关理论问题,从而明晰行业博物馆与中国精神的相关概念、功能、基本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在理论上探讨了行业博物馆与中国精神的关系——行业博物馆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精神,是中国精神培育的新阵地。第二部分: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标准,对上海市行业博物馆进行分类,结合上海市行业博物馆的实际情况,着重挖掘出蕴含在不同类别的行业博物馆中的中国精神。第三部分:从强化民族信仰与国家认同、增强家国情感的生动体验、拓展中国精神宣教手段的丰富性这三个方面,论述行业博物馆培育中国精神所具备的独特优势。第四部分:为了提升行业博物馆培育中国精神的实效性,基于行业博物馆培育中国精神的现状,集合多方力量,提出行业博物馆进一步发挥育人功效的有效路径。通过深化行业博物馆教育功能认知、健全行业博物馆-学校教育联动机制、推进行业博物馆-社会优势资源互补等多条路径,打造行业博物馆育人新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