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区域社会转型中的生计与地域等级认同 ... 收藏
区域社会转型中的生计与地域等级认同 ...

区域社会转型中的生计与地域等级认同 ——以浙江旧盐区海星村为例

作     者:陈科锦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刁统菊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6[历史学] 060207[历史学-专门史] 08[工学] 083304[工学-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生计 劳作模式 地域等级认同 盐区 

摘      要:随着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变迁,人文社会科学对国民生计问题展开了研究。针对这一问题,民俗学提出了尊重民众主体性地位、强调民众身体经验的“劳作模式理念,表达了民俗学对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民众日常生活实践和情感认同的关怀。浙江省慈溪市曾有“南农北盐的产业分布格局,塑造了呈阶梯状的“上一塘,贵一塘的地域等级认同。直到21世纪之后,慈溪北部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才冲击了传统的地域等级秩序,孕育出新型地域等级观念。本文以“劳作模式理念为切入视角,以田野作业为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选取曾为盐区的海星村作为田野研究的个案,以当地人生计方式的转变为叙述线索,展现了他们自废盐改农和工业化、城镇化以来的劳作模式与日常生活,进而探讨区域社会内部地域等级认同的变迁。论文由绪论、五章正文和结语组成。绪论部分交代了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方法,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以“劳作模式理念作为田野调查和文本写作的基本视角。第一章把海星村放在区域地理与历史长时段的演变中进行介绍,并解释了区域内部传统地域等级认同形成的原因。第二章叙述了海星村村民在晒盐时期的劳作模式和生活状况,刻画了地域等级秩序和地域等级认同在海星人生产与生活实践中的表现。第三章探讨了上世纪80年代废盐改农、21世纪初杭州湾跨海大桥和宁波杭州湾新区建设对海星人生计方式产生的影响,呈现了海星人选择各类生计以及劳作过程中的经验与感受,传达了他们对自我和他者的认知与评价。第四章介绍了近20年来海星村的村容村貌、村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所发生的显著变化。第五章论述了几经剧烈变迁的海星村如何通过能人治村、文化实践来塑造村落共同体认同,并从局内人视角分析了新型地域等级认同的建构过程。结语部分结合“劳作模式理念对个案进行了总结性分析,阐述了生计与地域等级认同的关联,并从历史语境、社会结构两个层面对“劳作模式理念的视域进行了扩展,反思了研究者角色在田野调查中的作用,从访谈对象构成、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对未来的研究做了展望。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