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分类研究 收藏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分类研究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功能分类研究

作     者:郑桂玲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承祯

授予年度:2016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主      题:植物功能群 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优势种 种间联结 

摘      要:采用群落生态学调查方法,以χ2检验为基础,并结合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对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具较大优势度的植物进行种间联结性及相关性分析,根据优势种间的联结性及其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差异性划分植物功能群,以期为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管理提供指导,并为研究植物功能群提供思路和手段。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乔木层可以划分为3个主要功能群,第一组功能群为:甜槠(Castanopsis eyre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罗浮栲(Castanopsisfabri)(1000m 以下);第二组功能群为:木荷(Schima superba)、马银花(Rhododendron ovatum)、猴头杜鹃(Rhododendron simiarum)(1000-1600m);第三组功能群为:黄山松(Pinustaiwanensis)、南方铁杉(Tsuga chinensis ***)(1600m以上)。乔木层不同植物功能群的主要树种之间呈现出明显的替代作用:在海拔1000m以下,马尾松占据主要地位;1000m以上木荷和黄山松出现;在海拔1600m处,木荷逐渐消失,黄山松处于主导地位并成为建群种。乔木层同一植物功能群中,乔木层优势种间有较明显的替代作用,而在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各功能群在群落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物种之间具有衔接作用,为群落演替过程植被的过渡种。灌木层植物可以划分为4个植物功能群:第一组功能群为四棱野海棠(Bredia quadrangularis Cogn.)、阔叶十大功劳(Mahonia bealei)、格药柃(Eurya muricata)、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木荷;第二组功能群为肿节少穗竹(Oligostachyum oedogonatum)、扁枝越桔(Vaccinium japonicum)、山毛榉(Epifagus virginiana);第三组功能群为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少花桂(Cinnamomum pauciflorum)、宜章山矾(Symplocos yizhangensis)、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第四组功能群为吊钟花、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黄丹木姜子(Litsea elongata)、米饭花、马银花、刺叶野樱(Prunus serrulata)。灌木层不同功能群之间在海拔梯度上占据各自适合的生态位,不同植物功能群组之间同样呈现替代性,与乔木层一致。而同一功能群,优势种之间相互补充与相互替代共存,替代作用较为明显,反映了灌木层植被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草本层植物可以划分为4个植物功能群:第一组功能群为:狗脊蕨tristachya)、匍匐堇菜(Viola pilosa)和武夷山瘤足蕨(Plagiogyria chinensis;第四组功能群:沼原草(Moliniopsis hui)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草本层同一植物功能群内植物组成频度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对生境的需求也较一致,而不同植物功能群之间的优势种有较为明显的替代作用。在海拔梯度上除灌木层的青冈、吊钟花幼树与杜鹃外,各层优势物种重要值与海拔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5)或极显著相关(p0.01),表明海拔是植物分布以及功能群划分需考虑的重要环境因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