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轨道站点慢行接驳行为与接驳环境优化研究 收藏
轨道站点慢行接驳行为与接驳环境优化研究

轨道站点慢行接驳行为与接驳环境优化研究

作     者:张艳 

作者单位:长安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书红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8[工学]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82301[工学-道路与铁道工程] 0823[工学-交通运输工程] 

主      题:轨道站点 慢行交通 建成环境 出行者偏好 出行满意度 慢行接驳环境指数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快速的发展,城市问题逐渐显现,尤其在交通拥堵、环境污染问题上形势严峻,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高速、绿色、安全的公共交通方式日益受到关注,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期,而慢行交通由于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问题,常与轨道交通配合使用,成为轨道交通主要接驳系统。由于轨道交通强大的运能导致了站点周边的人流集散率极大,而现状站点周边环境仍存在功能不健全、设施不完备、停车管理混乱,使得慢行出行效率低和出行体验不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及环境品质,为了有效提升站点慢行接驳交通出行的服务效率和品质,本文将结合轨道站点慢行接驳行为影响机理,开展精细化的慢行接驳环境评价与优化策略研究。本文以西安市轨道交通站点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地铁接驳方式特异性和路网结构特征分析,获得站点的辐射范围,构建站点的缓冲区作为研究域;基于用地结构和POI数据确定站点缓冲区的功能特性,将西安市的87个站点划分为七类站点并选取七个代表性站点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P/SP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获取出行者的社会经济属性、出行属性、出行满意度、出行者偏好以及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等影响指标,通过描述性统计刻画站点接驳行为特征和建成环境特征;基于结构方程构建多方式接驳和慢行交通接驳地铁方式选择的多情景模型,探索上述因素对慢行接驳行为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从慢行接驳行为的关键影响要素出发,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站点慢行接驳环境评价模型,刻画多类型站点的慢行接驳环境特征;最后,结合站点功能特异性,基于慢行接驳环境指数、慢行满意度及出行者偏好提出精细化的站点周边建成环境的优化策略,全面提升站点慢行接驳交通的出行效率和服务品质。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功能导向将西安市的地铁站点划分为居住导向型、商服导向型、公共导向型、交通导向型、产业导向型、综合型及发展型七类站点;(2)接驳方式选择和出行满意度受到主客观因素共同影响,建成环境因子对出行方式选择影响较大,而出行者的时间观、金钱观及主观规范等内在因素对出行满意度的影响较大,出行满意度对同类接驳方式的选择有促进作用;(3)七类站点的慢行接驳环境指数总体偏低,慢行环境不佳,其中综合型站点钟楼和居住型站点太白南路的慢行环境相对较优,其慢行环境适宜的区域(慢行接驳环境指数超过70)分别达到26.49%、22.51%;商服型站点体育场、公共型站点大雁塔及交通型站点五路口的慢行环境一般,慢行环境适宜的区域达到18.40%、16.80%、16.27%;而产业型站点浐河和发展型站点神舟大道的慢行环境相对较差,慢行环境适宜的区域分布为0。(4)考虑站点功能特异性,基于站点慢行指数和慢行满意度从POI空间分布、路网结构以及慢行设施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基于出行者偏好提出慢行出行引导策略,为打造绿色、高效、高品质的站点周边出行环境提供参考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