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 收藏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以昆山市为例

作     者:昌亭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周生路

授予年度:2015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06[工学-城乡规划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主      题:土地生态 景观格局 布局优化 生态网络 昆山市 

摘      要: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景观类型结构变化剧烈,景观格局特征复杂度逐渐增加,土地生态及其优化问题日益成为区域研究关注的热点。目前,土地生态优化多集中于分区管护、土地利用类型数量优化,而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并不多见。不同的景观格局对于区域而言无疑是有影响的,特别是近来年土地利用结构日渐复杂的变化趋势,致使关于土地景观格局的研究成为热点,但是区域景观格局对土地生态的影响程度的研究甚少。为此,论文拟基于土地生态状况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进行土地生态空间布局优化的研究。本文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为研究区,依据土地评价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综合考虑土地生态状况的影响因子,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和“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构建土地生态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差异、空间均匀性和空间集聚性三方面特征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从研究区景观“类型-特征-过程出发,采用线性冗余分析方法、景观格局指数表征方法和最小阻力数学模型,探讨土地生态状况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最后,基于此响应关系,实现研究区土地生态空间的布局优化,评价优化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提出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的政策建议,以期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为研究区土地生态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受到基础因子、胁迫因子、效益因子的综合影响,其土地生态状况自中心城镇向外围区域逐渐变好,受人类活动和景观类型分布的影响明显。土地生态状况较好和较差的区域其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均匀性较差,而土地生态状况适中的区域土地生态状况的空间均匀性相对较好。镇域之间的土地生态状况空间集聚性普遍较强,大部分区域均处于高-高关联类型区和低-低关联类型区,可为引导研究区景观生态的连通提供支撑。(2)土地生态状况与景观类型、特征、过程之间均存在响应关系。其中,景观类型对研究区的土地生态状况影响明显,对物种迁移扩散阻力较大的城镇工矿用地、交通水利建设用地与土地生态状况呈负相关关系,而较利于物种连通的水域、耕地、园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与土地生态状况则呈正相关关系,未利用地与之相关性很弱。土地生态状况较差的中心城镇区域,其景观斑块优势度、蔓延度较高;而土地生态状况较好的区域,其景观斑块多样性、复杂度更强,土地生态状况与景观格局指数中的破碎度指数、斑块丰富度指数为正相关关系,与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比例、面积加权形状指数和斑块最近邻距离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生态状况与景观连通性格局呈相反变化趋势,累积阻力值越大的区域,其土地生态状况越差,本文针对土地生态状况与景观连通性格局的共同脆弱区进行重点优化布局。(3)结合土地生态状况对景观格局的响应关系,通过景观生态格局优化情景和“斑块-基质-廊道框架土地生态网络的构建确定土地生态空间优化方案,可以明显改善研究区的土地生态状况。研究区土地生态网络保留生境斑块15块和生态廊道31条,土地生态空间划分为生态网络重点调控区、城镇精明增长区、城乡发展缓冲区和村庄用地布局区,分区对土地生态空间布局实施优化,研究区土地生态状况通过优化后均有所提升,且以中心城镇玉山镇为主体的城镇用地集中区域,土地生态状况提升幅度较大,土地生态状况自身良好的区域土地生态状况提升幅度较小,可起到带动周围区域土地生态状况改善的主导作用。(4)从土地利用的景观结构优化、土地生态网络规划建设、区域生态网络体系完善三方面提出了研究区景观生态格局优化的政策建议。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景观结构应强调景观结构的合理空间布局,并重点优化生态敏感区的景观类型;生态网络建设需重视重要生境斑块、生态廊道、暂息地的保护和规划;应加强昆山市与周边区域生态系统的互相连通,发挥其地理区位优势,构建长三角地区完整的生态网络体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