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非洲6国为例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吴方卫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02[经济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5[经济学-世界经济]
摘 要:从“一带一路过去7年的合作历程看,农业合作始终是符合中国与沿线国家各方利益的。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拥有较好的农业资源禀赋,但生产方式较为落后,生产力低下,急需提升农业生产率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粮食安全。另一方面,我国人均耕地资源紧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都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而出现下降,急需开拓海外市场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我国近年来制定的各项政策也鼓励农业“走出去,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而在中国古代,农业外交一直是古丝绸之路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一带一路农业合作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广泛的现实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就显得意义深远。这不仅能够检验“一带一路合作的成果,还能够对后续合作提供政策建议。基于以上背景,本文选取南非、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莫桑比克、肯尼亚、赞比亚6个非洲国家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永续盘存法和索洛余值法分别计算其农业资本存量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建立面板模型来探究哪些因素会影响非洲6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而为我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提供一定的政策依据,为我国与沿线国家更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帮助。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总结归纳前人对于“一带一路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本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并构建技术路线图。第二章为理论分析部分,通过“干中学和技术溢出效应分析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在影响机制。第三章介绍了样本中非洲6国农业的基本情况。第四章为实证分析部分,根据FAOSTAT和世界银行整理的数据,首先用永续盘存法测算出非洲6国的农业资本存量,再基于农业资本存量用索洛余值法计算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然后运用面板模型对核心变量和控制变量的参数进行估计,并对异方差和序列相关问题进行修正,最后对模型估计结果进行解释。第五章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结论为:中国对非洲6国的OFDI显著提高了当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国在东道国的OFDI存量越高,则东道国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东道国对土地的利用能力越强、人均耕地资源越丰富、工业化水平越高,则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依赖贸易,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越低。教育水平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