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体结合”模式在常州市中学实施现状调查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谭长青;刘成兵
授予年度:2020年
摘 要:研究目的: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常州市就开始进行“教体结合模式下体育人才培养的探索,2012年常州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教体结合、加强学校体育和运动员文化教育保障工作的意见》,积极推动体育教育的整合。这些探索既让常州市在体育事业上有所成就,也形成了独具常州特色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江苏省常州市中学中实施“教体结合模式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旨在分析常州市中学中“教体结合模式的类型以及实施情况,调查相关教练员、文化课教师、学生群体对“教体结合模式的认知,查找“教体结合模式下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分析法,在常州市三个行政区(武进区、天宁区、新北区)选取15所实施“教体结合模式下体制相对完善、教练员和运动员训练常态化的中学,对“教体结合模式下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现状、遇到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论:(1)常州市中学“教体结合模式主要分布在天宁区、武进区、新北区3个区。其中最早实施“教体结合模式的是武进区,实施“教体结合模式最典型、成效最好的是天宁区;(2)常州市中学实施的“教体结合模式分为四种,分别是“市队校办模式、“省队校办模式、体校与学校合作的模式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市队校办是目前常州市最具有代表性的“教体结合模式;(3)整体上来看,目前常州市实施的“教体结合模式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仍然存在“教体结合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4)常州市中学“教体结合模式下有八成以上的教练员都是本科学历,极少部分的教练员是研究生学历,“市队校办模式和“省队校办模式下教练员的专业性比另外两种模式下教练员的专业性更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下的教练员多为基层教练员,在专业性、经验丰富程度上都有所欠缺,所以体校与学校合作的模式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模式下的教练员培训频率会更高,而“市队校办模式和“省队校办模式下教练员培训频率相对较低;(5)常州市中学“教体结合模式下学生运动员的生源选拔方式多种多样,但是“市队校办模式下的生源选拔方式更能获得体育质量较高的学生运动员;(6)“教体结合模式下影响常州市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主要因素有运动员、学训矛盾、比赛机制、教练员、社会支持机制。在分析出常州市“教体结合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影响因素之后,提出对策:(1)目前常州市中学“教体结合模式推广普及程度不够,应当大力推动“教体结合实施较少的区,让“教体结合模式全面贯彻整个常州,并且在保证“市队校办模式特色的前提下,以发展优势项目为依托,增加“省队校办模式在全市的比例,并且做好体育项目在初高中阶段的衔接,保证运动员训练的持续性和稳定性;(2)权衡好学生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和训练之间的关系,在训练的同时保证文化课的学习,在学习之余确保训练,二者缺一不可,培养出文武兼修的高素质学生运动员;(3)完善现有比赛机制,增加学生运动员参加比赛的次数,提高参赛层次,让学生运动员有机会积攒实战经验,提高自身体育技能;(4)在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过程中也对教练员进行培训,完善教练员制度,提高教练员的整体素质;(5)提高现有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开放性,不断创新“教体结合模式,为“教体结合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