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晚期食管鳞癌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疗效与安全性初步评价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袁翎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4[医学-肿瘤学] 10[医学]
摘 要: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鳞癌。因起病隐匿,约70%患者确诊时已达中晚期,丧失手术根治机会,预后较差。放射治疗是中晚期食管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针对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当前较为常用的放疗模式为序贯加量调强放疗,其在放疗过程中需缩野重新制定治疗计划,遂难以保证靶区剂量均匀性,同时治疗次数的增加使得摆位误差增加,也增加了医师工作量,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很多局限性。同步加量调强放射治疗(SIB-IMRT)是近年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的一种非常规放疗模式,能在同一靶区中对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照射剂量。通过增加GTV单次剂量,提高GTV剂量率,有效克服肿瘤细胞加速再增殖。不增加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在理论上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因其无需缩野再次制定放疗计划,可以达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同时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进而降低治疗花费。本次对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每位患者均给予同步加量调强放疗,通过统计各患者治疗完成情况、靶区剂量学参数,观察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长期生存状况及卫生经济学指标,评估该治疗模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材料与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入组2018年04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我科,参与本项临床试验的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72例(ChiCTR1900021001),均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技术,剂量设置为GTVnx/GTVnd:59.92Gy/28F,2.14Gy/F;CTV/PTV:50.4Gy/28F,1.8Gy/F。每周照射5天,每天1次。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采用个体化化疗方案。统计其治疗完成情况,根据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剂量学参数,评价剂量分布特征,统计近期疗效、急性毒副反应及卫生经济学指标;针对治疗结束达1年的患者随访1年生存情况。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连续变量用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汇总,分类变量用频率及其百分比进行汇总,采用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法进行有序变量与连续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法及COX回归法分析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即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72例患者中1人因出现食管-纵隔瘘倾向中途终止放疗,余71人按计划完成放疗,放疗完成率为98.6%。2.剂量统计显示:GTV平均剂量62.3±1.6Gy,CTV平均剂量51.3±1.8Gy,前者较后者增加了 21%。双肺、心脏、脊髓受量均在限制范围内。3.近期疗效评价显示:9例(12.7%)患者达到完全缓解(CR),55例(77.5%)患者达到部分缓解(PR),7例(9.9%)患者疾病稳定(SD),无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D),总有效率(CR+PR)90.1%。4.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放射性咽(食管)炎、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上消化道损伤及血液学毒性。前三者均≤2级;3例(4.2%)患者出现3级放射性上消化道损伤;12例(16.9%)患者出现Ⅲ度骨髓抑制;2例(2.8%)患者出现Ⅳ度骨髓抑制;无急性心脏损伤及脊髓损伤。肺剂量学参数与放射性肺炎分级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右肺V20、V30与放射性肺炎有正相关关系(P值均为 0.019)。5.随访截至2020年01月,将2019年01月之前治疗结束的病人纳入随访范围内(共31例),结果显示:5人(16.1%)出现局部进展,7人(22.6%)出现远处转移,1人(3.2%)同时出现局部进展和远处转移,余18人(58.1%)病情稳定;10人死亡,21人存活。1年局部控制率为80.6%,1年PFS率58.1%,1年OS率67.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GTV高平均剂量及联合同步化疗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风险(P=0.026,P=0.028)。6.卫生经济学统计显示:71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55±9天,平均住院费用6.52±1.87 万元。结论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患者采用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能有效提高GTV剂量,靶区均匀性好、适形性佳;治疗近期有效率高,毒副反应耐受良好,能获得较好的生存获益;增加GTV剂量及联合同期化疗可降低肿瘤局部复发风险;有一定的卫生经济学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