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划定及优化研究 ... 收藏
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划定及优化研究 ...

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划定及优化研究 ——以武安市为例

作     者:孔卫鹏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建军;张海兵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      题:资源型城市 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适宜性评价 武安市 

摘      要:武安市是以钢铁业、煤炭业为主导产业的资源型城市,并将资源优势转换为了经济发展优势,但又因为粗犷式发展方式根深蒂固,导致武安市生态环境遭受巨大破坏,塌陷区、裸露地面、废弃工厂等层出不穷。十八大报告提出城市规划总要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在此政策背景下,武安市亟需划定“三生空间用来指导城市土地利用,严格配置国土空间利用格局,提高生态环境效益。本文以资源型城市武安市为例,选取合适指标,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的方法获取适宜性评价结果,并划分为适建区、可建区、不适宜建区和禁建区,最后利用分值比较给出优化结果和政策建议。具体结论如下:(1)武安市“三生空间分类体系构建及现状分析。明确武安市“三生空间分类原则,并将现状地类与“三生空间功能进行匹配,完成武安市现状“三生空间分类工作。其次利用ArcGIS工具对武安市现状地类进行“三生空间属性判别,从市域、乡镇两个层次分析武安市现状“三生空间的面积、占比、分布等。其次借助Fragstats软件对市级和乡镇进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得出武安市生产空间优势地类集聚性高;生活空间斑块蔓延度高;生态空间斑块缺乏连接性等成果。(2)武安市“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遵循指标选取原则,选取“三生空间各自评价指标,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和yaahp软件得出各指标权重值,借助ArcGIS系统中Spatial Analysis工具进行加权叠加得出武安市全域各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采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出适建区、可建区、不适宜建区和禁建区,并得出武安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适建区和可建区总占比分别为44%、33%、44%。(3)武安市现状“三生空间优化。将各现状空间与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匹配,并进行数量结构、空间分布、土地类型上分析,得出武安市现状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适建区和可建区比例分别为64%、61%、62%,整体而言武安市现状“三生空间较为合适。其次对武安市每一土地斑块进行适宜性评价分值比较,得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结果占比分别为33%、11%、56%,功能优化结果为单一功能区为64%,复合功能区为36%。最后将优化结果与武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比较,给出合理“三生空间优化政策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