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 收藏
“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

“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研究及应用

作     者:刘海鹏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龙毅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5[文学] 07[理学] 070503[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0705[理学-地理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非遗演变过程 GIS 时空数据模型 数字人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信息化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凝结而成的智慧结晶,也是一种在其演变发展之中不断地调适着自身姿态的特殊文化资源。对于非遗活态性特征的保护,是当前非遗数字化领域的研究热点;而如何去揭示非遗项目与非遗内部的知识要素之间,在非遗的时空演变及发展过程中的关联,是非遗的知识组织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GIS、空间分析与可视化、时空建模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历史文化、社会科学的研究中。通过GIS等技术对非遗演变过程中琐碎的时空信息进行梳理,并设计相关可视化手段,有利于向大众展示非遗的活态性特征,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关注GIS在非遗研究中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缺少二者在概念理论上的深度结合;并且大多是面向特定项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对其中的时空信息进行组织,通用性较差;尚缺乏软件层面的通用数据模型设计以及相关应用方法的研究。因此构建非遗演变数据模型与探索相关应用方法,能够有效填补当前研究中的空白,对于非遗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传承非遗文化,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理论模型构建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手段,探索非遗演变数据模型设计与应用方法。并通过实验,对模型的实用性与可行性进行了验证。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1)探索了非遗演变数据模型的应用领域及实际需求;深入分析了非遗演变的数据特征,对于文本内容以及其中信息的类型进行了分类与总结,并对数据在时空信息的表达方式上进行了梳理,为后续进行建模打下基础。(2)分析了非遗演变中各类对象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在模型中的描述方法;在对非遗演变的过程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梳理了演变中的概念层次,分析了非遗事件在演变宏观和微观层面所具有的不同意义;建立了以事件为核心的非遗演变概念模型,从而对非遗演变进行由对象到过程,由细部到全局的描述。(3)在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将概念中的类转换为数据模型中的类,定义了类及其内部结构;探索了基于模型进行宏观微观变化关联的方法,并运用“基态修正的思想降低了空间数据在存储上的冗余;通过属性的语义划分以及横纵向表相结合的数据库表结构设计,提出了非遗的多元性特征在数据模型层面的统一描述方法。最后,本文基于模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并以南京市为例,以GIS技术为支撑,通过软件开发的方式初步展示了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对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能够对来自不同非遗项目的时空信息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好的通用性与扩展性;基于模型能够对非遗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地展示,并有利于发现要素之间在演变过程中的内在关联;以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作为模型的应用场景,能够展现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同时为促进信息服务层面的文旅融合提供了思路。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