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收藏
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

作     者:裴璐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济民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主      题:肉鸡产业 国际竞争力 竞争优势 

摘      要: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农业发展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得到了互补性发展,但2004年起中国农产品贸易由长期顺差转变为持续性逆差,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下行。肉鸡产业是中国畜牧业中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肉鸡制品更是中国畜产品国际贸易中唯一的顺差产品,在畜牧业中发展潜力居于首位,已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或缺的部门,因此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对于中国畜产品乃至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构建了的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并与阿根廷、巴西、欧盟、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南非、泰国、土耳其、美国等的11个肉鸡生产大国(或地区)的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得出了结论:从产业系统出发,遵循比较优势、客观性、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得性、独立性原则,构建了一套适合肉鸡产业的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指标体系从资源禀赋竞争力、生产竞争力、消费竞争力、贸易竞争力四个一级指标出发,进一步分解了13个二级指标。通过变异系数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从而对肉鸡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中国肉鸡生产自1980年以来呈现出先快后稳的增长趋势。尽管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但与考察国家相比,中国国内肉鸡生产比重较低、与优势国家的差距变大;经济效率水平、技术效率水平排名靠后,优势不足。肉鸡消费呈稳步增加的趋势,尽管肉鸡消费量世界第二,但人均肉鸡消费量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消费潜力巨大。国内肉鸡消费比重虽然不断增加,但与其他考察国家相比,比重依然较低。从肉鸡贸易来看,在中国肉鸡国内市场基本自给。在国际市场贸易中,贸易量不断增加,肉鸡国际市场占有率排名靠前,但出口份额难扩大;贸易竞争力指数接近平均水平,竞争优势不足。中国肉鸡产业国际竞争力经历了快速增长、稳步发展和波动变化三个阶段。消费竞争力和生产竞争力不足是影响中国肉鸡产业竞争力总体不高的短板。农田面积小于草地面积的农业资源结构特征,肉鸡饲料自给率的下降是中国资源禀赋竞争力不高的主要原因。肉鸡生产技术效率不足,价格的不稳定,饲料成本较高也不利于肉鸡生产竞争力的提高。中国肉鸡消费比重较低,拉低了消费竞争优势。国际市场上出口份额低,导致了中国肉鸡贸易竞争力不强。在国际比较中,按大洲分区域来看,2001年后南美洲的肉鸡国际竞争力波动增加,优势高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改变了世界肉鸡产业发展的格局。从肉鸡国际竞争力总指标来看,肉鸡产业竞争力大小在2010年后形成了巴西第一、美国第二、印度第三、欧盟第四的局面,而中国肉鸡国际竞争力不足,排名靠后。具体从分项竞争力比较,中国肉鸡资源禀赋竞争力排名第六,竞争优势不明显,但排名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有利于肉鸡产业发展。从生产竞争力来看,中国长期排名倒数,不具有竞争优势。从消费竞争力来看,中国的消费竞争力得分增加但排名下滑至倒数,优势下降。从贸易竞争力来看,中国近15年都排名靠后,仅为第8位,也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综合以上研究结论,本研究提出提高中国肉鸡竞争力的建议:保证农业用地面积、增加饲料粮的种植面积,寻找可替代玉米豆粕的肉鸡饲料粮,确保饲料粮的稳定供应。提高肉鸡的生产加工技术水平,控制生产成本,保证经济效益。加大对消费者进行肉鸡营养安全知识宣传,合理引导消费,提高肉鸡消费量。提高肉鸡产品质量,支持企业品牌建设,获取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建立合适肉鸡产业的风险防范机制,预防和减小突发事故对肉鸡产业系统带来的冲击。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