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谈清代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柔弱美” 收藏
谈清代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柔弱美”

谈清代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柔弱美”

作     者:袁飞宇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蒋世国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304[艺术学-美术学] 13[艺术学] 060204[历史学-中国古代史] 06[历史学] 0602[历史学-中国史] 

主      题:清代 仕女画 女性形象 柔弱美 

摘      要:中国绘画从产生到发展,无论是在审美追求还是在绘画风格方面都体现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作为人物画重要分支的仕女画,在唐之后一度消寂,发展到清代达到了历史上的又一次高峰。清代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实行闭关锁国,内忧外患。统治者在政治和文化方面实施严苛管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文人士大夫报国无门,及时行乐来麻醉自己,奢靡风气盛行,从而促进了仕女画的审美消费。中国古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部分是男性,纵观清代仕女画,画中的女子形象多是阴柔孱弱的病态美人,体现了男性的审美标准和世俗的要求,还隐含了更加深层的审美内涵。清代仕女画中表现出来的“柔弱美,不仅是当时女性的真实写照,也是画家们情感的寄托,以女自况。为了迎合社会的需求不免造成程式化的千人一面的造型样式。在女性形象的刻画上,画家从服饰、发式、眉式、手势和动态方面来表现。清代仕女画家善于运用补景来烘托—种清新淡雅、幽怨缠绵的情境。通过观察仕女画中的女子,不再是无才情的女子。相反,从画面的布景和背景的添加上,都能看出书卷气息,这是对于女性思想解放的期盼。本文试图从众多仕女画作品中,在题材、造型、情境的表达以及表现形式几方面来剖析仕女画中女性形象的“柔弱美,并进一步揭示出更深层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通过清末两位仕女代表画家改琦、费丹旭的生平和作品来分析画家创作时内心的情感和所想表达的意境。从画面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女性虽然还是作为男性的女性艺术,但已然有了自己独立的思想。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在借鉴吸收前代仕女画家优秀画风的同时,也要摒弃一些画中不足,结合时代背景与女性角色的转变,创作出符合新时代的女性形象的作品,为仕女画的长足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