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鸟类生境保护的洞庭湖区城镇化研究 收藏
基于鸟类生境保护的洞庭湖区城镇化研究

基于鸟类生境保护的洞庭湖区城镇化研究

作     者:刘慧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齐增湘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主      题:洞庭湖区 城镇空间 鸟类生境 景观格局 空间划定 

摘      要:伴随着城镇化的迅速推进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洞庭湖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和湿地生态系统,是多种动植物的优良生境和我国较大的鸟类越冬栖息地之一。然而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该区域出现了一系列如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等的生态环境问题。城镇化是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重要原因,而栖息地面积缩减及其景观结构变化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接的威胁之一,本文选取湖南省洞庭湖区为研究区,以城镇空间扩张以及鸟类栖息地变化为切入点,通过收集研究区1995-2015年以来的Landsat TM/OLI影像、基础地理数字图、鸟类分布点、气候环境因子等数据,就洞庭湖区城镇扩张时空动态、鸟类栖息地适宜性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并基于生态优先原则对城镇空间进行规划布局。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1)湖区建设用地面积在1995-2015年间呈持续增长状态,但扩张速率在2005年后逐渐降低,城镇快速扩张区域由各市、县的中心城区范围逐步向县、乡镇区域过渡,在后10年间,乡镇建设用地为增加面积的主要贡献者,交通因素是带动乡镇发展的重要因素。(2)20年间,湖区整体景观破碎度增大,但斑块差异总体减小,景观类型比例渐趋于均衡化,且丰富度有少量增加;随着过程中研究区东、西部林地区域整体破碎度降低,形成了中部农田及周边林地区域的景观蔓延度高值区,但临水的滩地、农田与林地衔接处以及建设用地等这一时间范围内呈现出破碎度增大、斑块类型增加状况。(3)湖区的较适宜和适宜鸟类栖息地面积在20年间分别减少了144.07km、51.12km,鸟类生境整体上呈现高适宜性向低适宜性等级、适宜栖息向不适宜栖息状态转化趋势;临近主体湖区部分是适宜程度下降的主要区域,但在后期湖区环境治理的影响下,由南洞庭湖区域开始,栖息地适宜程度的整体情况有所回转。(4)城镇扩张对鸟类栖息地适宜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乡镇建设用地的扩张方面,各时期间面积变化量拟合曲线显示,乡镇建设用地面积的变化与生境不适宜区域面积的变化呈正相关,与最适宜区域的变化成负相关;且其与景观格局变化的相关性分析同样显示随着斑块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大,研究区不适宜生境面积也随之增加,但结论与具体区域大小及景观类型相关。(5)基于前文中的有关城镇扩张及鸟类栖息地适宜性的相关分析及湖区的开发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以鸟类栖息地保护为准则的空间分区规划,其结果显示,各市、县的城镇空间划定成果在形态上呈现出了连续的带状空间或多个离散的个体两种不同状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