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影响研究(1839-1952) 收藏
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影响研究(1839-1952)

教会学校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影响研究(1839-1952)

作     者:肖茂普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黄海涛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40106[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0401[教育学-教育学] 04[教育学] 

主      题:教会学校 近代中国 留学教育 影响 

摘      要:中国近代的留学教育发端于教会学校。1839年马礼逊学堂在澳门成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传播西学的教会学校。1847年,该校的布朗校长带领三名中国学生,容闳、黄胜、黄宽赴美,引发了长达半个世纪的留学潮。此后,中国近代数次留学运动都与传教士或教会学校有着紧密的联系。西学东渐,传教士来华,拉开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序幕。在不平等条约的庇护下,教会学校得以在中国生根发芽,传教士建立了一批独立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会小学、中学和女学。与此同时,中国官办新式学堂也纷纷建立,可是苦于新教师的匮乏,这时西方传教士得到了重用,参与新式学堂的教学和管理,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官派留学运动的发展。此外,教会女学的创办,冲击了中国传统教育,在传教士的资助下,中国女子也开始走出国门求学,开了女子留学的先河。19世纪末,传教士将目标转移到高等教育领域,企图控制中国的精英,于是建立了一批教会大学,并在海外注册,取得了学位授予权,这大大提高了教会大学的声望,为留学教育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民国时期最有影响力的教会大学之一上海圣约翰大学便是其中的典范。20世纪20年代前后是教会大学发展的转折点。受国立大学的挑战,战争的摧残,中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教会学校风雨飘摇,逐渐走向衰落。与此同时,留学教育也是一波三折。1952年教会学校作为西方殖民侵略的先锋阵营被注消取缔,拆分合并到公立学校,教会学校在中国大陆消失。教会学校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参与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改变了人们对教会学校和留学教育的态度,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现代化。这些接受过欧风美雨洗礼的知识分子作为留学教育的受益者,前期推动了教会学校和留学教育的发展,后期变成反侵略的斗士,成为教会学校的掘墓人。教会学校虽然消失了,但是它在中国近代留学教育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