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SD与DPSIRM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 收藏
基于SD与DPSIRM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

基于SD与DPSIRM模型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以武安市为例

作     者:雷雅会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付梅臣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83002[工学-环境工程]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7[理学] 08[工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70104[理学-应用数学] 0701[理学-数学] 0713[理学-生态学] 

主      题:旅游 生态安全评价 SD模型 DPSIRM模型 武安市 

摘      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旅游开发活动不断增强,旅游业的发展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旅游活动负面效应越来越显现,旅游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可以提供当地旅游生态安全系统现状及演变特征,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武安市为研究区域,以DPSIRM因果模型为基础,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旅游生态安全内部驱动机制,以此为基础,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和管理六个维度依次选取18个因果性指标,采取主客观组合法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空间化展示六个指数的演变规律,结合冷热点分析工具对旅游生态安全进行等级分区,根据分区存在的问题与空间特征,提出武安市旅游生态安全调控对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探究旅游生态安全系统驱动机制,构建系统动力学SD因果循环图。旅游生态安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由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及旅游发展三个子系统构成。生态环境是系统发展的资源基础,社会经济为系统强化提供动力,旅游发展是系统发展的核心保障,以系统变量作用强弱为基础,确定了生态用地面积、总人口、游客接待量等8个水准变量。(2)基于DPSIRM的旅游生态安全评价与分区。借助SD模型构建的因果循环链,按照DPSIRM各子模块的机理和指标属性拆分后获得DPSIRM指标体系,分别对六个子系统的演变规律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除中等、较低状态的主导级别未变化外,其他系统的主导等级呈现出较高+中等→中等+较低驱动力、中等+较高→中等+较低压力、中等+高→中等+低影响、较低+低→中等+较低响应、较低+低→较高+中等管理的变化特征。运用冷热点分析方法,将武安市旅游生态安全等级由弱至强依次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及Ⅳ级梯度区,分别位于中部、东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3)因地制宜,基于旅游行为提出武安市旅游生态安全调控对策。针对各分区旅游生态安全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围绕着“驱动防控-压力缓解-状态优化-影响提升-响应升级-管理加强的调控路径优化,分别从旅游安全环境防控、旅游资源整合、旅游配套服务能力提升、人才管理和环保意识提升五个方面来开展调控措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