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收藏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     者:杜晗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玉碧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主      题:淮河生态经济带 绿色经济效率 时空格局 Super-SBM模型 Tobit模型 

摘      要:步入21世纪,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与此同时,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了消除先前发展所埋下的生态隐患,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淮河流域作为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位优势明显,但是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滞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生态退化问题严重,为此,2018年10月,国务院批复了《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淮河生态经济带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出要加快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发展。当下,绿色经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淮河生态经济带如何在规划的总体指导下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绿色经济发展的道路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而科学客观地评价当前淮河生态经济带的绿色经济发展状况,通过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此提出改善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水平的具体路径,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以淮河生态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对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及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期通过发展绿色经济来实现淮河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研读前人学者的著作和文献,总结绿色经济概念含义及相关理论,参考学者们关于绿色经济效率指标的测度方法,选取固定资本存量、从业人员数、全社会用电量、全年供水量和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为投入指标,消除价格因素的地区生产总值为期望产出指标,工业废水、工业SO2、工业烟(粉)尘污染物排放量为非期望产出指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和ML生产率指数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对淮河生态经济带2005-2017年间各地级市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法,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法等方法分析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特征。其次利用面板Tobit回归模型,选取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征、对外开放程度、城镇化水平以及政府行为和企业行为作为解释变量,分别对全域和三大细分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作影响因素实证探究。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提高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论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级以上城市2005-2017年间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不高,且整体呈逐年缓慢递减态势。三大细分地区中,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高于中西部内陆崛起区和北部淮海经济区。测算考虑时间因素的ML生产率指数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根据ML指数分解得出淮河生态带绿色经济效率下降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效率的降低。(2)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差异明显,绿色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从区域尺度来看,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整体差异呈增加趋势,且差异主要来自于三大细分地区内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从城市尺度来看,绿色经济效率水平较高的地级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海江河湖联动区,中西部内陆崛起区和北部淮海经济带分布较少。(3)淮河生态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中,经济发展水平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而当前淮河生态经济带整体处于“U型左侧,表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潜力较大;二三产业产值之比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地正向作用,表明区域内第二产业比重大,工业化明显;实际利用外资对绿色经济效率作用不显著,区域开放水平有待提高;城镇化水平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显著的反向抑制作用;政府科教财政支出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清洁生产能力的影响不显著。根据以上结论,结合淮河生态经济带经济社会条件,为推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第一、优化产业结构。第二、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第三、加大科学教育投入。第四、提高外资引进质量水平。第五、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