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主体的生存 ——美国华裔作家张岚作品的存在符号学分析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魏全凤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0201[文学-英语语言文学] 05[文学]
摘 要:张岚(1965-),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主任,是20世纪90年代后重要的美国华裔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多次入选《美国最佳短篇小说选》并获得“加利福尼亚图书银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等一系列殊荣。本文以她的代表作中篇小说《饥饿》,五篇短篇小说以及长篇小说《遗产》为研究对象,探讨华裔边缘主体的生存状况。作品描写了华裔边缘主体在跨文化环境中无所适从的生存困境,刻画了他们努力超越所处环境的挣扎,反映了张岚对边缘群体的关注。本文在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基础上,从自我,自身(社会环境)和超越三个维度分析华裔边缘主体的纠葛与冲突。存在符号学认为,个体需要冲破来自社会环境的阻力从而达到超越,并将个人与环境置于超越的过程中,为个人提供了超越的方向。本文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绍了张岚及其作品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第二章梳理了埃罗·塔拉斯蒂的存在符号学理论的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及其理论价值。第三章分析了中篇小说《饥饿》主人公在中美跨文化环境中的生存。主人公田在跨文化环境的夹缝中呈现出焦虑的性格特征,他的妻子敏则表现为分裂的性格特点;面对不圆满的社会环境,他们通过替代者走向超越,获得自我满足。田通过女儿这位代替者,实现了在美国身份地位的确立;敏通过梦境和鬼魂叙事的代替,弥补了现实的缺憾。第四章探讨了五篇短篇小说中,华裔后代在中国文化象征中的生存。面对疏远的中国传统文化环境和习俗,他们展现出茫然不知所措和反叛的性格特征。在经历了挫折,长大成熟之后,他们诉诸象征回到精神原乡以寻求慰藉。第五章聚焦于长篇小说《遗产》主人公在中国历史环境中的生存。面对20世纪风云变幻的中国历史环境,主人公呈现出复杂多面的性格,最终通过叙述者红在历史中反思自我从而达到真正的超越。第六章对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发现进行了总结,指出张岚作品对华裔边缘主体书写的意义。通过上述分析,从《饥饿》到五篇短篇小说,再到《遗产》,张岚的小说为华裔边缘主体所处环境的不圆满提供了层层递进的超越途径。真正的超越在于对不满现实的接受、原谅与博爱。这对处于全球化当下边缘个体的生存具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