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收藏
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作     者:李皓晗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蔡尚郎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医学] 

主      题:慢性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单左心室起搏 双心室起搏 左心房结构及功能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单左心室起搏(LUVP)与双心室起搏(BVP)实现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预后,并评价LUVP对左心房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筛选出2017年07月至2019年02月就诊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并符合CRT适应症的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23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7例。将研究对象根据年龄、性别、病因按1:1匹配分成两组,单左室起搏组15例,双心室起搏组15例。术前随机选择不同型号起搏器,根据分组,通过起搏器Smart delay算法、Adaptive CRT算法、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程控为两种不同的心脏再同步治疗模式。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两组术前及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QRS波时限,左房容积指数(LAVI),左房射血分数(LAEF),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室间隔与左室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二尖瓣返流面积(MRA),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的差异。采用SPSS 22.0系统进行数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双心室起搏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QRS波时限缩短(183.8±17.2ms vs 141.3±8.4ms),LAVI减小(53.1±9.5ml/m vs 47.0±7.8ml/m),MRA减小(6.0±1.2cm vs 3.0±1.0cm),LVEED减小(75.1±9.2mm vs 58.3±6.0mm),IVMD减小(74.5±4.5ms vs 43.0±9.5ms),SPWMD减小(201.3±10.1ms vs153.3±16.4ms),LAEF增加(35.9±6.3%vs 43.3±6.0%),LVEF增加(26.4±6.5%vs43.5±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单左室起搏组的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QRS波时限缩短(179.7±22.3ms vs 133.8±9.1ms),LAVI减小(52.8±10.0ml/m vs 47.1±10.2ml/m),MRA减小(5.4±1.2cm vs 1.9±1.0cm),LVEED减小(73.3±6.7mm vs 55.0±5.5mm),IVMD减小(77.1±5.2ms vs 41.7±9.3ms),SPWMD减小(201.9±13.1ms vs 154.6±17.6ms),LAEF增加(35.9±6.9%vs42.5±7.2%),LVEF增加(25.6±6.7%vs 43.7±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双心室起搏组相比,单左室起搏组QRS波时限缩短(141.3±8.4ms vs133.8±9.1ms),MRA减小(3.0±1.0cm vs 1.9±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左心室及左心房结构、功能在CRT术后得到明显改善;在缩短QRS波时限、减小二尖瓣返流面积方面,单左室起搏较双心室起搏更有优势。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