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研究 ——基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实证分析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马蓉;张爱宁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经济学] 020205[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国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陷入了低效率、高能耗困境,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成为了当务之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尤其是以金融、互联网信息、节能与环保及研发设计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生产性服务业作为制造业中间投入的核心构成部分,具有高知识密集性、高技术密集性的特点,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展开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效率影响的研究对促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首先基于分工理论、价值链理论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厘清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影响制造业效率的作用机理。其次,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程度。第三,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中国及其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效率水平。第四,构建产业融合对制造业效率影响作用的面板数据模型,展开全国及地区两个层面的实证分析。最后,提出基于中国制造业效率提高的产业融合效应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融合发展以及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与数据基础。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2007-2016年间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程度呈上升趋势,地区间呈现出由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第二,中国制造业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年均增速较低,整体水平不高,地区间同样存在东部向中、西部递减的趋势。第三,无论是中国还是东、中、西部地区,两个产业融合对制造业效率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存在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影响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其次是东、中部地区。第四,人力资源水平、制度特征与对外开放程度三个控制变量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也呈现出区域差异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