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王瑞刚;石秋艳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4[医学-神经病学] 10[医学]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远程缺血后处理(RIPost C)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炎性指标、D-二聚体、同型半胱氨酸、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经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首次诊断为非心源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均加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并根据应用水银柱血压计袖带加压于上肢的时间不同分为4循环组、8循环组、12循环组、14循环组,充气、放气5分钟为1个循环,应用一周。五组患者综合治疗14天出院。最终将223例患者完整信息纳入研究。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MBI评分、总有效率、预后良好率及治疗前、治疗14天的D-二聚体、hs-CRP、NLR、Hcy、UA水平的变化。结果1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对患者比较安全。2经治疗后五组患者NIHSS评分(除治疗7天时4循环组外)均较前降低,8循环组和12循环组NIHSS评分降低的程度最大且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P0.05)。6多因素分析显示应用8循环远程缺血后处理的疗效可提高近3倍。结论1应用远程缺血后处理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是安全、有效的。2应用8循环远程缺血后处理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症状及预后的综合效果最佳。3应用8循环远程缺血后处理可降低血清D-二聚体、hs-CRP、NLR、Hcy、UA水平,减轻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内皮细胞破坏、血栓形成、血管再通的炎性反应。表13个;参1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