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共情能力与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基于ERP的研究 收藏
共情能力与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基于ERP的研究

共情能力与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 ——基于ERP的研究

作     者:张彤 

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徐霞

授予年度:2020年

学科分类:0402[教育学-心理学(可授教育学、理学学位)] 04[教育学] 040201[教育学-基础心理学] 

主      题:道德决策 两难情境 自我相关性 共情能力 ERP 

摘      要:目的:道德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大体上可以分为客观的道德情境影响因素和主观的道德行为者本身的个体特质因素。以往研究已经证明个体的共情能力会影响着个体在道德决策中所遵循的原则,进而影响其道德行为选择;道德情境中他人与自我关系的亲疏远近,即自我相关性会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但当这二者同时存在于道德情境中时,会如何影响着个体的行为选择,并未有过多的研究。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借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探讨在道德两难情境中,个体的共情能力与自我相关性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以及认知加工机制。方法:选取27名大学生参与实验,平均年龄20.96周岁,其中高共情组12名,低共情组15名,采用2(高、低共情)×3(高、中、低自我相关性)混合实验设计,运用经典的道德两难故事范式(Moral dilemma paradigm),并结合事件相关电位技术(ERP),要求被试快速地做出两难决策。分析被试完成任务时的选择比例、反应时、情绪评分以及各ERP指标。结果:行为学结果表明,高共情能力者会做出更多的非功利性选择(Non-utilitarian choice),低共情能力者会做出更多的功利性选择(Utilitarian choice);当两难情境中的决策对象与自我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时,个体倾向于对高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更少的伤害行为,即更少的功利性选择,中等次之,对低自我相关性他人会做出更多的伤害行为,即更多的功利性选择;当情境中的决策对象与自我关系不同时,共情能力的不同会影响着个体的选择,低共情能力者会对高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更少的功利性选择,对低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更多的功利性选择,高共情能力者则无差异,但当决策对象是中等程度自我相关性他人时,高低共情能力者均会对其有更长的反应时间。脑电结果表明,个体在P2成分上自我相关性主效应显著,会对高自我相关性有更大的波幅,中等次之,低自我相关性最小;在N2成分上共情能力主效应显著,二者交互作用显著,与低共情能力者相比,高共情能力者波幅更大,并且高共情能力者会对低自我相关性他人有更大的波幅;在晚期的P3成分上,自我相关性主效应显著,共情能力主效应显著,具体表现在中等程度自我相关性波幅显著,低共情能力波幅显著,在P3潜伏期上,二者交互显著,低共情能力者对中等程度自我相关性有更大的波幅,高共情能力者对低自我相关性有更大的波幅。结论:在道德两难情境中,高共情能力者会有更多地情感加工,做出更多地非功利性选择,遵循“道义论原则;与自我关系越亲近,个体会更倾向于做出更少的伤害选择,即自我相关性越高,个体更倾向于做出非功利性选择;同时,道德决策会受到个体的共情能力与自我相关性的共同影响,低共情能力者会对高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最少的伤害决策,对低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最多的伤害决策,对中等程度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决策时,伤害比例居中,但会进行最多的认知加工,有更长的反应时;高共情能力者对三者伤害比例上无差异,但会对中等程度自我相关性他人有更长的反应时,以及对低自我相关性他人做出更多的情感和认知加工。这些结果表明,在道德两难情境中,个体的道德决策会受到个体共情能力与自我相关性的共同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