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利用李斯特菌感染模型探究盲肠的生理意义 收藏
利用李斯特菌感染模型探究盲肠的生理意义

利用李斯特菌感染模型探究盲肠的生理意义

作     者:师琦琳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韩家淮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1[医学-基础医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102[医学-免疫学] 10[医学] 

主      题:盲肠 坏死样凋亡 李斯特菌感染 T细胞分化 

摘      要:盲肠是肠道中的一部分,对其生理病理功能研究甚少。之前的研究表明,小鼠尾静脉注射高剂量的TNF-α(坏死样凋亡关键分子)后,RIP3或MLKL基因敲除后可以明显的抑制小鼠的死亡。而野生小鼠的盲肠,最先被观察到了明显的器官坏死受损情况,但其余肠组织观察不到明显的坏死现象。同时在人的阑尾炎样本中,磷酸化MLKL表达量都有显著升高。这些都表明盲肠是一个对于坏死样凋亡高度敏感的组织,但这种特性的具体生理意义尚未明了。坏死样凋亡通常被认为是与机体细胞抵御病原体密切相关,因此本实验将利用李斯特菌感染模型探究盲肠这种对坏死样凋亡高度敏感的特性是否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保护作用。通过对李斯特菌感染野生型小鼠和盲肠切除小鼠后的T细胞分化和免疫效应分析,我们观察到盲肠在免疫反应中发挥一定的作用:在CD8+T细胞的活化过程中,不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盲肠切除小鼠与正常小鼠相比,两者并无显著差异。而在记忆CD8+T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盲肠切除同样没有影响。但是在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分化中,盲肠切除小鼠的分化程度明显低于正常小鼠。同时,盲肠切除后的小鼠,其产生细胞因子的细胞比例有所下降。因此,盲肠不会影响记忆性T细胞的分化,但是会影响效应T细胞的分化和即时效应的应答。但随后的MLKL基因敲除小鼠的检测中,对于李斯特菌的免疫应答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差异:MLKL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无论是在CD8+T细胞的分化,还是在细胞因子产生方面,都没有很明显的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盲肠确实对T细胞的免疫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并不依赖于细胞坏死样凋亡信号通路。而盲肠对坏死样凋亡高度敏感,以及它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来探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