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早期干预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收藏
早期干预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早期干预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作     者:史艺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朱颖军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11[医学-妇产科学] 10[医学] 

主      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电刺激 生物反馈 尿失禁 盆底脏器脱垂 

摘      要: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FPFD)是盆底缺陷或组织松弛,如退化或损伤等因素,致使盆底支持组织薄弱引起盆底脏器发生位置及功能的异常,严重者影响正常生活。其主要表现包括有大便失禁、尿失禁、性功能异常、盆腔脏器脱垂以及慢性盆腔痛。据报道,其发病率40%上下。其高危因素为随年龄增长雌激素降低、肥胖增加盆底负荷、便秘慢性咳嗽等引起腹压增高、妊娠和分娩、盆腔手术史及基因易感性等。而其中最重要的是多数女性不可避免的妊娠和分娩,及时发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并按时治疗是非常必要的,但目前没有研究确定产后盆底康复开始的最佳时间,欧洲和美国等国家倾向在分娩后2-3个月进行康复治疗,我国则多认为,康复治疗越早越好,结论不统一。目的比较产后0-5年不同时间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以期找到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最佳时间,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延缓和预防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产后0-5年内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产后盆底筛查不合格的患者,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的患者150例。按生产后时间划分,产后1年组,产后1-3年组,产后3-5年组,每组50人。应用生物刺激反馈仪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电刺激频率50-80Hz,电流0-50mA,脉宽200-300μs,每周2次,1个疗程10-15次。随访观察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及治疗后6个月,不同组别尿失禁和盆底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盆底肌的Ⅱ类肌的收缩压最大值、I类肌的收缩压平均值和变异性的改变情况。结果1.治疗前三组产后基本资料的比较,显示产后3-5年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高于另两组(P0.05),产后1年组和1-3年组无统计学差异;产后1年组盆腔脏器脱垂的发生情况低于另两组,(P0.05),产后1-3年组与3-5年组无统计学差异。2.治疗一个疗程后,三组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发生情况均较前明显降低,(P0.05),产后1年组和1-3年组压力性尿失禁的降低情况优于产后3-5年组;三组盆底脏器脱垂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3.治疗后6月三组维持情况比较,产后1年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改善的维持情况和1-3年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维持效果优于产后3-5年组(P0.05);产后1年组盆底脏器脱垂症状改善的维持情况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4.随产后时间增加,盆底Ⅱ类肌的收缩压最大值和I类肌的收缩压平均值均呈下降趋势,I类肌的变异性显著增高。经治疗一个疗程后收缩压明显升高,变异性降低。且治疗后6个月的维持效果产后1年组最佳。结论产后1年给予早期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有效改善压力性尿失禁及盆底脏器脱垂发生情况,并有效提高盆底Ⅱ类肌的收缩压最大值,提高I类肌的收缩压平均值,降低I类肌的收缩压变异性。产后早期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疗效至少可维持6个月。产后1年内是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治疗的最佳时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