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理塘毛垭坝盆地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的10Be暴露年代研究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白世彪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601[工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主 题:川藏铁路 高速远程滑坡 10Be 暴露测年 滑坡复活 滑坡稳定性
摘 要:随着我国国家实力的综合提升,西南地区交通网路建设正逐渐完成规划与实施。拟定的川藏铁路计划将由东向西穿过四川盆地以及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其中中段的规划建设路线将经过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毛垭坝盆地内的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6.40×107-9.40×107m3)。该滑坡属于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由于其所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复杂且地理位置特殊,导致该滑坡可能具有复杂的滑动过程。该滑坡发生的年代、是否存在复活历史以及滑坡发生的成因和稳定性,都与拟定的川藏铁路方案的可实施性与工程安全性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关系到区域内同类型滑坡的风险灾害评估与灾害预测与防治。目前,已经有部分学者从滑坡动力学等角度对该高速远程滑坡的运动过程与运动方式进行了相关理论研究,但关于该滑坡发生年代的详细研究并不多见,对于该滑坡是否发生过多次活动也未见有相关论述。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从岩性及滑坡性质等方面均适宜使用10Be暴露测年技术进行研究,但未见有研究学者进行尝试以及结合年代结果的滑坡成因和稳定性讨论。本文以毛规坝盆地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为直接研究对象,利用10Be暴露测年技术,对采集自不同海拔高度的8个花岗岩样品(3个后壁样品,5个堆积体上的巨大块石样品)进行处理,得到7个样品数据。综合分析影响年代数据的因素,通过计算遮蔽因子系数以及框定侵蚀速率,完成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的年代结果校正。同时结合采样点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周围地形,进行数据可靠性分析,并结合年代数据及资料数据,借助简单的理想化稳定性分析模型,尝试进行了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的成因及过程讨论。最终主要取得了以下进展与认识:(1)根据校正后的年代结果,发现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后壁样品的年代自上而下由老至新,分析认为邻近滑坡后壁顶端的样品由于核素继承性,不能代表真实暴露年代,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首次发生大规模高速滑动的时期应是距今3700a左右。(2)根据数据以及资料分析认为,该滑坡的滑动过程具有多期性和复杂性。结合MYB-6样品数据以及前人资料发现,乱石包高速远程滑坡在距今2100a左右发生过二次滑动。(3)借助以滑坡体安全系数为指标的简单理想化的计算模型分析认为,在距今3700a时期,该滑坡在区域内地震的作用下发生首次大规模滑动,该次地震活动可能与公元前1468±54a至公元前1340±25a的断裂带活动相关。(4)通过目前的年代数据以及文献资料发现,4000a内该滑坡仅发生过两次大规模的滑动,2100a以后该区域内震级大于6.5级的多次地震并未引发明显的数据显示的滑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