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 收藏
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

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对绿洲膜下滴灌马铃薯生长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     者:张万恒 

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导师姓名:张恒嘉

授予年度:2019年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主      题:生长特性 产量 品质 调亏灌溉 膜下滴灌 马铃薯 河西绿洲 

摘      要:我国西北地区传统马铃薯种植多采用露地垄播沟灌模式,单次灌水量大,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较长的灌水周期导致马铃薯根本无法实现适时灌溉,因而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本文以河西绿洲大田试验为基础,结合膜下滴灌技术与调亏灌溉理论,分别在马铃薯苗期、块茎形成期、块茎膨大期和淀粉积累期设置轻度(55%~65%田间持水量,Field Capacity,FC)和中度(45%~55%FC)土壤水分亏缺,以全生育期充分供水(65%~75%FC)为对照(CK),分析不同生育期水分调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植株生长、耗水特征、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获得该区马铃薯最佳灌水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覆盖地膜有利于浅层土温的升高,苗期0~10cm土层土温升高幅度最高可达到11℃,但从块茎形成期开始,马铃薯茎叶已形成郁蔽的覆盖层遮挡光照,膜下不会出现极端高温;而土壤水分增加有利于保持土温稳定,各生育期充分供水日间地温变化幅度均小于水分亏缺处理,且在15cm处地温平均降低1.5℃。(2)因群体间竞争效应,马铃薯苗期和块茎形成期水分亏缺处理株高和叶面积指数比较其他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粗显著降低14.68%~31.64%(P0.05),但商品薯率比CK显著提高12.16%,并且块茎蛋白质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显著提高18.65%和15.62%。因此,淀粉积累期轻度水分亏缺是提高马铃薯品质最佳的灌水策略。(5)对照CK马铃薯产量最高,达35317.71kg/hm,但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仅为6.39 kg/m和12.59 kg/m,均处于较低水平,而块茎形成期中度水分亏缺处理WD4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最高,分别达7.99kg/m和15.59 kg/m,比CK分别显著提高25.04%和23.83%(P0.05),而产量比WD4提高6%,与CK比较产量几乎未降低,同时商品薯率也达80.92%。因此,块茎形成期轻度水分亏缺为实现该区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双赢的最佳灌水策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